□记者 卢连明
这个创建于1994年11月的农庄,至今已走过了20年不平凡的艰苦创业历程。2003年7月,注册成立上海家尔乐生态园有限公司,2005年开始创办农家乐,2008年8月,创办上海芳心园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从开始承包土地28亩,发展到现在达295亩;从单纯的种植、养殖发展到现在具有餐饮、住宿、会务、采摘、果品销售、垂钓、烧烤、观赏、娱乐等多功能的休闲农庄;从种植蟠桃、猕猴桃发展到现在水果种植达10多个品种,还养殖黑天鹅、蓝孔雀、信鸽等多种观赏类动物;年接待游客从当初的几千人逐渐增加现在的20多万人;年产值从6万元发展到现在近600万元。
整个芳心园农庄分休闲、示范观赏、种植三大片区。经过实践和摸索,芳心园走出了一条生态、绿色、高效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路子。2009年,芳心园合作社被列为区示范合作社;2010年被列为世博观光园、区五星级“皇母”蟠桃生产基地;2011年被授予“上海农家”荣誉称号和上海市农业旅游推荐单位;2012年被评为上海市示范合作社、上海市三星级农家乐和全国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三星级园区,并列为上海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013年被评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
做优是前提
打造田野上的“公园”
今年10月5日,一场热烈隆重的婚庆活动在芳心园举行,既在室内举办婚宴,又在园内举行了富有乡村特色的婚庆礼仪,大家看了都觉得新鲜。黄金周像这样的婚庆活动就举办了3场,活动方都是附近的村民。
据公司总经理卢秀龙介绍,今年国庆黄金周,人气特别旺,来游玩的游客平均每天超过1000人,就餐难以满足,只好介绍给附近的农家乐饭店,住宿也天天客满,每天的营业额达30000多元,比去年增加20%以上。卢秀龙告诉记者,如今就是平时的双休日,吃饭和住宿也要预订,否则就无法安排。
为何会有这么多的游客慕名来芳心园游玩?得益于芳心园完善的设施和原汁原味的田园风光。在芳心园农庄80多亩的休闲区内,大路、小路、水泥路、砖头路、石子路蜿蜒曲折,四通八达,路边种植的蟠桃树、油桃树、樱桃树、橘子树、枣树、桂花树、广玉兰、紫玉兰、香樟树、柳树等,分别标有树名,让游客在观赏的同时,增长果树和绿化知识。天工园内的数百棵红榉木树桩盆景,造型千姿百态,各具异趣。整个农庄四季有花,全年常绿。有路还有桥。园内有水泥桥、木桥、拱桥等大小桥梁8座,桥名有幸福桥、东昌桥、西丰桥、园庭桥等,小桥流水,景致优美。投入15万元建造的幸福桥是一座横跨在南北湖塘上的拱桥,宽约4米,长30米,桥边的柳树已长成10米多高。站在幸福桥上,长廊和亲水平台环抱的南湖尽收眼底,并建有4个船舫岛,分别取名为桃花岛、翡翠岛、轻舟岛等,游客可在船舫上就餐、品茶、下棋和卡拉OK。坐在亲水平台上钓鱼既方便又安全,尤其是节假日,垂钓爱好者纷至沓来,塘中有青鱼、鲫鱼、鳊鱼、花鲢鱼等,让垂钓爱好者高兴而来,满载而归。矗立在核心区域和南湖、北湖边上的品桃亭、追风亭、芳心映月亭等,是游客小憩的极佳场所。站在8米高假山的山顶亭中,可眺望农庄休闲区的全景,园内还设有舞台和近千平方米的停车场,近百只标准化垃圾箱让游客养成好习惯,并保障着农庄环境卫生洁净。
类似四合院的餐厅,天井内有松、竹、梅点缀,包括水上餐厅,芳心园可同时接纳400人就餐,以“农”字打头的菜肴就有十多个,经常有附近村民在这里举办结婚酒、满月酒、生日酒、健康酒等。环境优雅、设施齐全、服务周到的农家四合院旅馆,古朴的家具、清新的空气,仿佛置身在世外桃源之中。入夜,百余只广场灯、路边灯、草坪灯、长廊灯、门头灯齐放光彩,把整个农庄装扮得格外艳丽,让人流连忘返。农庄还设有指示牌、导览图、宣传栏和农产品介绍等。据卢秀龙估算,整个农庄先后已投入建设资金近千万元。
做强是根本
依靠科技引进人才
芳心园农庄的主栽果树有“皇母”蟠桃、猕猴桃、冬枣、醉金香葡萄、油桃,还种有黄桃、柿子、橘子、蓝莓、樱桃、梨等特色果树和草莓水果共计有10多个品种,其中有多个品种适宜冷库储存,可做到一年四季、月月都有水果供应。7、8月有蟠桃供应,猕猴桃采摘期为9月中旬至11月下旬,销售可延至次年2月,冬枣成熟期为9月下旬至11月下旬,销售可延至次年1月,7月至9月有葡萄,6月有油桃,5、6月有樱桃,1月至4月有草莓供应。据卢秀龙透露,水果销售占总产值的一半左右。
吕巷镇是远近闻名的蟠桃之乡,但在同一时间上市,势必带来销售压力。于是,芳心园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经营理念。2003年至2006年,芳心园利用常规蔬菜大棚种植蟠桃,使蟠桃提前20天成熟,2007年开始,芳心园从山东寿光市引进日光温室大棚栽培技术,采用定时自动控制营养液滴灌和叶面喷施等技术,既增加蟠桃的糖度和营养,又提前30天上市。2008年底,开始采用锅炉暖风增温栽培技术,晚上在棚顶还盖上了被子,促使早开花、早结果、早成熟,使蟠桃提前近40天上市,成为全市最早上市的蟠桃,亩产值达6万元,增加近10倍,最大的一个蟠桃重600克。这项技术被列为区科技项目。
被誉为“果中之王”的猕猴桃,20年前吃的都是进口货,售价为5元一个。由于上海地下水位较高,曾被列为不适宜种植地区。卢秀龙与其他合作社一起进行了大胆的种植试验。他们通过参观取经,参考书本知识,开始时采取深挖定植槽来降低水分,后来又采用开设地下通气暗沟和高垄种植技术,使猕猴桃的产量稳步提高,糖度逐步增加,亩产量达到1600斤,亩产值稳定在12600元。
冬枣,也曾被认为是适宜北方地区种植的果品,芳心园引进山东沾化县的冬枣种植技术,利用7年树龄嫁接沾化优良枣树,并通过摘心、环剥等技术增加坐果率。从今年开始,对9年树龄的枣树采用大棚种植,不但使冬枣提前一个月上市,而且果型大、糖度高、品质好,亩产可达2000斤,亩产值可达30000元。
卢秀龙坦言,博采众长引入各路英才是芳心园取得成功的一大秘诀。刚开始时连种露地蟠桃的经验也没有,于是请和平果园老果农马金寿作技术指导,一聘就是五六年。2006年,聘请南京农学院毕业的高飞指导日光温室大棚蟠桃栽培,一干就是5年。2008年从杨浦区引进饲养黑天鹅爱好者顾勇,提供棚舍、场地让其饲养,通过自繁自育,从开始时的20只发展到现在的100余只,既增加了农庄的观赏品种,又增加了饲养员的经济收入。2010年从山东沾化县请来已有20多年种枣经验的枣农王希安,并免费提供住宿。2011年又先后从浙江引进了蓝孔雀和山鸡,通过自繁自育已达到了200余只,均给农庄增加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去年,芳心园被授予“上海市信得过果园”荣誉称号。
做实是关键
既搞活经营又规范发展
芳心园农庄对生产销售果品执行严格的规定,其主要内容是“六个统一”,即统一技术、统一质量标准、统一生产要求、统一品牌、统一结算、统一果品销售,但又根据不同的家庭经济状况、社员生产技术和销售能力,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并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如种植猕猴桃、冬枣的两家农户,有生产管理技术,无销售能力,就由农庄全部收购销售。管理蟠桃、葡萄的两家农户,既有生产管理能力,又有一部分果品销售能力,农庄就采取自销和帮助销售相结合的办法。
在市农委、区农委、区旅游局、镇党委、镇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下,目前,芳心园已形成了一整套经营管理制度,如生产管理制度、清洁卫生管理制度、质量监控制度、岗位工作制度、服务质量承诺制度、安全消防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同时,外聘专业老师对员工进行业务培训,规范服务和礼貌用语,还多次进行体验式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员工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水平。农庄对符合条件的员工都办理了社保,给长期工每年增资10%左右,全年用工支出超过100万元,从而增强了员工的团队意识和归属感。
芳心园一贯遵循“有多少能力办多少事情”的原则,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强合作社、做大农家乐;总经理卢秀龙更是一位诚信勤奋、严谨执着的经营者,以“一切为了满足游客需要”为主旨,认真做好完善和提升工作,从而使农庄设施不断完善,管理不断规范,服务不断提升,受到了广泛信任和好评。去年,被列为未成年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8月18日,芳心园迎来了金卫小学的一批学生,包括家长共计50余人,看到芳心园美丽的景色,孩子们兴奋不已。在接待大厅,工作人员给孩子们和家长品尝了蟠桃和其他水果,专门安排了一堂农业科普知识讲座,介绍绿色果品的生产要求和挑选优质果品的知识,孩子们听得非常认真,吃了可口的农家菜后,小脸蛋上都挂满了笑容。今年4月12日,芳心园农庄还举办了为期8天的恐龙展,还有一场介绍恐龙时代的3D电影,每天吸引一二千游客前来观看。今年7月,芳心园又会同区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中小学生有奖征文活动。
卢秀龙认为,要让果林经济和农家乐长期健康发展,必须走生态、绿色、循环、高效的路子。所谓生态就是种植、养殖相结合,河旁、路边绿化和田园风光相结合,果林和蔬菜相结合。所谓绿色用大棚遮网防虫、臭氧设施治病、有机肥发酵液施肥、通气管增氧设施,使水果、蔬菜、鱼类等达到绿色标准。所谓循环就是把修剪废枝粉碎返田,烂果、菜皮、粪便、杂草等充分利用起来,运用沼气发酵的原理,循环利用,达到零排放。所谓高效就是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把生态环境、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出来,用现代科技、设施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绿色生态优质农产品,达到增收高效;让城市的市民、学校的学生来体验自然的田园生活和农耕文化,真正体现上海休闲农业绿色产品、美丽乡村的江南水乡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