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热点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北京农村产权交易走出新路径~~~
北京农村产权交易走出新路径~~~
北京农村产权交易走出新路径~~~
北京农村产权交易走出新路径~~~
2014年11月25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农村产权交易走出新路径
制度创新让交易过程透明顺畅
  近年来,我国农村产权交易进入快速发展期。北京农村产权交易所作为北京惟一一家专业从事农村要素流转交易的服务平台,用短短4年时间从无到有,累计成交农村产权交易达209宗,成交金额12.27亿元,流转土地面积超过4万亩。飞速发展的背后,北京农村产权交易所进行了一番探索创新。

  ●交易方式创新:电子竞价让产权交易更“阳光”

  2014年初,北京市门头沟区一块500亩的深山荒地,通过电子竞价方式拍出逾千万元租金,村民每年可获得20.5万元收益。所谓电子竞价,就是竞价者在随机抽取的独立房间登录北京农村产权交易所网站,通过电子竞价平台出价。同时,在另外一间大会议室里,现场设置一个电子显示屏,现场观摩的村民通过大屏幕实时观看意向承租方的报价情况。交易中,从立项到最后签约,村民均参与交易全过程。 

  门头沟区王平镇安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安国章说:“我们村在3年前就想开发这片荒山,但集体财力有限,又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一成立,我们就把信息挂上网,没想到一个月就来了三家投资方考察,最后这三家企业在交易平台上公开竞价,出价最高者竞得。整个竞价过程在网上直播,全村人都能看到。” 

  农交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以往的农村产权交易一般由村干部和承包商沟通协商,现在的方式公开、公正,农民看得懂,也给村干部一个清白,同时还把资源盘活了。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通过电子竞价的方式出让农村土地,突破了农村土地的传统交易模式,是农交所与京郊区县共同探索首都地区农村要素流转交易模式的一次有益尝试,也为首都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模式、有效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建立完善农村要素市场积累了宝贵经验。 

  ●制度体系创新:“六统一”让交易过程更通畅 

  2013年底,大兴区庞各庄镇张公垡村经济合作社与杭州萧山某织造公司签署租赁协议,将原木器厂厂房及院落租赁给该公司经营使用。在北京农村产权交易所的保驾护航下,仅仅26天,这个长期闲置的厂房及院落就顺利租赁出去了。 

  北京农交所一位负责人介绍,在此前的农村产权交易过程中,不同区、不同镇、不同村之间一般都是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交易标准,也没有统一的交易模式,这就很容易造成交易上的混乱。 

  同时,由于很多村民缺乏法律、市场知识,交易过程也很容易造成法律纠纷,进而损害自身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农交所将农村产权交易过程中的各种细节进行统一化、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做到统一监督管理、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信息发布、统一交易鉴证、统一收费标准、统一平台建设,这“六统一”在保证交易公开、公正、透明的同时,也极大地防范了交易中的法律问题,最大限度保证了村民利益。 

  目前,北京相继已有平谷区、延庆县、大兴区、怀柔区、密云县、门头沟区、昌平区等7个区县政府出台规范交易文件,要求本行政区域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产权交易行为应通过农交所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规范交易,有效地推动了北京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发展。 

  在“六统一”的保障下,北京农村产权交易所利用产权交易项目的数据基础,开展土地收益权质押融资服务,破解以往农户和合作社以土地抵质押贷款无门的窘境。 

  此外,为发挥北京在政策、科技、资本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使北京成为全国农村要素市场建设的典范,农交所已于2013年正式启动建设全国农村要素流转信息化服务平台。农交所拟将该平台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汇集地,以此形成并强化北京农村要素市场建设在全国的示范引领作用。 

  张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沪郊经济
   第A04版:社会民生
   第A05版:党建之窗
   第A06版:科教卫生
   第A07版:文化体育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B01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B02版:一周信息
   第B03版:热点关注
   第B04版:专题报道
   第B06版:三农生活
   第B07版:言论观点
   第B08版:国际农业·公告
制度创新让交易过程透明顺畅
我国水安全问题无路可退
农村产权交易发展仍面临三大阻力
我国划定永久基本农田 城镇化告别“摊大饼”
东方城乡报热点关注B03制度创新让交易过程透明顺畅 2014-11-25 2 2014年11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