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上海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在行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4年09月25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技创新是种业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记者:光明种业是在国家发展种业政策的背景下重新组建,通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在稻麦新品种研发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张国江:近年来,光明种业以稻麦商业化育种为平台,种质资源创新有了新成果。我们坚持“稻麦生产种源化,育繁推一体化”,打造光明种业上海稻麦种子第一品牌,充分利用国家及上海市农委相关稻麦良种育繁推扶持政策,加大种子研发、加工仓储设施的投入。加大了与上海农科院、江苏农科院、里下河农科所、武进农科所、中国水稻研究所以及扬州大学农学院、上海交大农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合作力度,共建了上海水稻工程研发中心、上海小麦工程研发中心,成为中国水稻研究所、上海交大农科院、上海师大育种试验基地、上海地区国家及稻麦种子区试基地协同开展了“委托育种”、“定向育种”以及高效良种筛选、提纯复壮和扩繁体系建设;开展了分子育种技术、种子生产加工和检验技术等基础性、前沿性、应用性的研究,催生了7个(光明粳1号、光明粳2号、光明糯1号、光明麦1号及光明麦2号以大麦品种花22、空诱1号)适宜长三角区域栽培的稻麦新品种。

  记者:目前,光明米业种业公司“光明糯1号”已成功通过上海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请问张总,光明种业是如何以科技攻关为平台,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力的?

  张国江:在农机装备方面,我们通过推广GPS、激光平整仪、麦子复式播种机等新型农机,严格落实农机作业标准,使得农机作业精准大幅提升。我们还积极参与全国农垦农机管理标准化创建,强化农机队伍建设,提升农机管理服务能力。比如“长江现代农机服务与展示中心”与上海市农机服务中心启动的“农机综合指挥调度服务平台开发”课题研究,就是为了着力提升农机信息化指挥水平;为了提升物联网技术应用水平,我们在崇明基地开启水稻“产加销”物联网技术的覆盖应用,确立以长江前江六队、跃进新浦大队为农业信息化核心生产大队,部署了350套水稻田环境传感器,与扬州大学合作开发的水稻苗情诊断、精确灌溉诊断、叶龄模式精准施肥决策的专家系统已初步成型,水稻物联网灌溉设备、远程高清监控系统、智能仓储等将逐步跟进完善;在推行精确定量栽培方面,我们实行关键生育期精确诊断,根据早、中、晚播期和苗情,分类制定肥料运筹措施,保障了平衡丰产。崇明基地继续开展十万亩整建制二麦高产创建,跃进专家验收平均亩产619.6公斤、长江560.8公斤,大幅领先郊县万亩高产方验收产量,测产成绩稳居第一。

  记者:加强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应对恶劣自然气候,增强农业抗灾能力建设的重点。这方面,光明种业做了哪些工作?

  张国江:一是围绕考核指标和生产需求,推进在建科技兴农课题的实施。《稻麦高产创建关键技术集成示范》项目目前进入扫尾阶段,今年麦子、水稻季的研究推广任务有序安排,现进入课题全面总结阶段。《水稻“产加销”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水稻基础数据采集网络和大田生产实时监控专网已完成,专家系统开发进入试运行阶段,正在进一步完善中,水稻精准灌溉系统在水稻生产中试运作,智能仓储系统正在有序进行中。完成了《精准高效稻麦生产农业机械的引进消化吸收》项目计划任务书的修订以及农机引进免税申请工作,目前完成了引进设备公开招投标,采购信用证明已出具,按照计划所引进农机能在今年三秋中得到应用。二是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做好2015年度科技项目立项申报工作。结合生产需求,2014年光明米业及基地公司向市农委科技兴农办递交课题建议10余项;海丰农业申报的《水稻宽幅机械直播技术示范推广》、海丰米业《海丰数字粮库系统的构建》的正式获批立项,目前计划任务书已编制完毕,资金已下达到申报单位,项目已在“三夏”生产中启动实施;此外,光明米业基地公司今年开展了2014年农业系统标准预研项目申报,共计申报了5个项目,涉及水稻直播、农机作业、大米加工等领域的行业标准研制。

  记者:未来,光明种业在推动科技创新工作方面还有哪些计划和展望?

  张国江:科技创新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我们坚持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相结合,结合米业全产链建设,既要解决当前发展所面临的实际技术难题,也要为今后米业发展进行前期的技术储备和谋划。

  首先,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新品种研发攻关,以科技优势提升产品优势。加强稻麦生产技术攻关,以科技创新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加强加工工艺技术攻关,以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 

  其次,加快推广,进一步提高创新成效。积极以联合、联营、联盟等多种形式,市场化参与农业服务工作。输出光明农业服务品牌,在实践的基础上扩大输出地域、输出范围、输出内容。让光明农业服务品牌服务郊区农民,走向全国。

  第三,完善保障,进一步提高创新活力。光明米业所处的粮食行业所提供的粮食、食用油、饲料产品均为传统行业传统产品。科技创新是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的关键所在。光明米业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角度出发,着力推动从传统农业生产者转型为农业服务商、从大众饲料生产者转型为养殖综合服务商,并且在科技创新转型升级推进过程,着力培育光明米业核心竞争力。 

  记者 欧阳蕾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沪郊经济
   第A04版:社会民生
   第A05版:党建之窗
   第A06版:科教文卫
   第A07版:浦东天地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B01版:上海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在行动
   第B02版:上海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在行动
   第B03版:上海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在行动
   第B04版:上海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在行动
   第B05版:上海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在行动
   第B06版:上海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在行动
   第B07版:上海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在行动
   第B08版:上海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在行动
科技创新是种业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坚持自主研发 让生物农药“叫好也叫座”
研发生产竞争力强的生物农药一类新药
东方城乡报上海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在行动B03科技创新是种业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2014-09-25 2 2014年09月2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