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崇明县中兴镇振业路和广福路十字路口西南侧的何其荣,从小喜爱书法,喜欢读书看报。几十年来,他先后当农民,搞园林,办企业。闲赋在家后,他敞开自家大门,数年如一日,自办理论宣讲课堂,自费创办民间社团“墨韵书画社”,给喜爱书法、绘画的朋友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好场所。他不仅以茶会友,而且还向身边人宣讲党的理论知识、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何其荣老人,受到人们的“点赞”。
办家庭课堂 成宣讲园地
自2006年以来,何其荣数年如一日,打开自家客厅大门,免费开设睦邻理论宣讲点,每天早、中、晚都会接待一批又一批街坊邻居、亲朋好友。
平时,新来的朋友一进门,他总是笑着介绍自己:“本人今年66,农保工资560,生活很快乐”。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他,离开工作岗位后,他利用自己家里的客堂免费开设睦邻理论宣讲点,并且每年自费订阅十多份报纸,有《人民日报》《解放日报》《农民日报》《新民晚报》《参考消息》《劳动报》等,供大家阅读。他订的报纸,利用率很高,来他家的人,要看什么报,都自己拿。他说自己每天都要看报2小时以上,而且记忆力特别好,看过的书籍报刊内容基本上都能记得住,讲得出。因此,长期以来他积累了一定的理论功底。
参加读书社 练宣讲本领
自从中兴镇成立了轩香读书社后,何其荣就成为其中最具活力的一员。读书社每周每月都有自办的主题宣讲会、心得交流会,老何在读书社里听讲座,学宣讲,写心得,品书画,观展出,忙得不亦乐乎。
为了向群众开展好理论宣讲,他主动学习各方面知识,博采众长。在崇明故事学习班上,他向瀛洲故事大王倪锦伟学习讲故事技巧。他结合崇明一代名讼杨瑟严的故事,自己创编节目《亲家与冤家》,并且代表中兴镇民间故事员,参加崇明县文化馆主办的讲故事比赛,尽管比赛分数并不很高,但他乐呵呵地说:“小年青讲的是普通话,而我讲的是崇明话。崇明话故事中我的分数是很高的。我给村里老百姓讲,就爱听我用崇明话讲故事,讲理论知识。”
成宣讲能手 助公益宣讲
由于何其荣在家里宣讲理论名声远扬,中兴镇党委、镇政府也关注到这样一名民间理论宣讲能手。于是好多次公益宣讲活动,他成为主讲嘉宾之一。在“前辈与青年家训论坛”活动中,何其荣与其他几位前辈现身说法,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书写的家训作品,为社区问题青年宣讲“忠、孝、仁、义”的内涵,告诉大家如何立身做人,如何立身行孝,如何做一个诚信、友善、敬业的好人。今年暑期期间,何其荣作为一名社区志愿者,以长辈的身份志愿为爱心暑托班70多名学生及家长讲好家风的故事。由于他讲得深入浅出,颇受欢迎。今年7月起,他被请进镇广播录音室,通过广播向全镇村民讲正义,讲敬业、讲包容、讲爱心。此外,由于何其荣的书法功底好,他还主动免费写下几百幅家风家训送给社区青年,社区群众、送给五星级文明户、送给村干部。可以说只要有人需要,他都会毫不吝啬地挥毫泼墨。他觉得这小小的家训作品能向更多的人传递正能量,那将是大大的功德。
办书画沙龙 获社员称赞
由于对书画的钟爱,今年3月,何其荣自费办起了民间书画社,取名“墨韵书画社”。走进何其荣的家,映入眼帘的全是笔、墨、纸、砚,墙上、桌上随处可见书画作品。凡是来他家的每一位客人,都可以欣赏、品读、挥毫,使中华书法艺术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何其荣的书画沙龙还经常邀请上海书画界的名人指导,中国画院副院长李文连、国家一级画师赵树德、张根宝等三位老师和沙龙里的社员们切磋技艺。社员们别提多开心了,他们说:要感谢老何请来这么专业的老师,对大家提高书法太有帮助了。
言传又身教 传递好家风
在何其荣的言传身教下,他的两个女儿都十分优秀,且事业有成。他就引导女儿多做善事,回报社会。15年前,他鼓励大女儿在县民政部门“认领”33位老人,并每年捐出2万元资助这些老人;从去年起,每月对广福敬老院的几十位老人每月给予50元的补贴;每年的春节,还邀请老人们一起吃年夜饭。
这样的慈善事业,何其荣和女儿十几年从未间断过,镇里领导一直想对他们所做的慈善事业表示感谢,但是每次何其荣都婉言谢绝,说:“这些都是小事情,微不足道,是应该做的。”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用来形容何其荣再适合不过了:像水一样善良而不求回报,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待一切事物。这,也是社会各界对何其荣最贴切的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