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水产工作会议上传来信息,2013年本市渔民人均收入突破2万元,在上海水产市场货源充足、品种丰富、水产品价格总体稳定的同时,本市渔民收入近年来稳步增长(详见今日A2版),那么,上海渔民的光景靠啥一年更比一年强?
一是渔业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有新进展。主要体现在标准化水产养殖场建设有序推进、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制度不断完善、水产物联网建设和新型渔机得到有效推广。
二是水产种源和渔业科技支撑及保障能力有新提升。主要体现在水产种源体系建设进展顺利、“三虾一蟹”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有序推进、渔业科研攻关取得重大进展、渔业科技入户和水产产学研对接工作扎实开展、渔业合作组织水平进一步提升、淡水养殖保险工作实现新突破。
三是渔业安全监管水平有新提高。主要体现在地产水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监督、渔业安全生产监督力度得到加强、海洋捕捞渔船标准化更新改造工作顺利推进。
四是渔业二、三产业有新发展。主要体现在休闲渔业稳步发展、远洋渔业稳步推进、水产品加工产业有新进展。
透过这些看似枯燥抽象的分析和归纳,我们似乎不难把握上海水产工作和上海渔业发展的脉络走势和发展布局,其中几个关键词跃然而出——创新机制、提升规模、科技支撑、转型升级。
都市渔业在不断发展,渔业产值在上海大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在不断增加,渔业在上海大农业中的重要性和广大市民生活中的食物源战略保障作用也愈显重要,而这一切都将和渔民的增收紧密相关,相信只要坚持“创新机制、提升规模、科技转型升级”,上海渔业一定得到进一步健康发展,渔民的光景也会“一年更比一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