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党建之窗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分片“包干”,守“田”有责~~~
分片“包干”,守“田”有责~~~
分片“包干”,守“田”有责~~~
分片“包干”,守“田”有责~~~
分片“包干”,守“田”有责~~~
分片“包干”,守“田”有责~~~
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分片“包干”,守“田”有责
小昆山镇汤村村党员“责任田”充满“爱心”
  □通讯员 陆静宜

  本报讯 23个村民小组,被划分为23片“责任田区”,由村里的老党员两人一组自愿“认领”,负责区域内的政策方针宣讲,及时调解矛盾,跟踪解决村民的实际困难。松江区小昆山镇汤村村的“爱心责任田”制度,为当地的46位老党员创造了一个发挥余热和党员优势的平台。

  老党员对全村进行分片“包干”,与村干部组队,不定期地主动走访联系群众,热忱投入到走访工作中,深入基层,不仅实现了与村民群众的“零距离”沟通,党群、干群关系也随之密切起来。

  村民老戴家中经济拮据,妻子患有精神疾病,需依靠药物治疗,而正在念高中的女儿又需要上千元学费。作为村里的困难户,性格固执、颇爱面子的老戴却宁可咬牙自己扛,也不愿意向他人伸手,邻居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热心肠的老党员朱才根主动向村委会反映情况,孩子的学费很快便有了着落。为了让老戴安心收下学费,朱才根“谎称”这是村里额外奖励他女儿的“奖学金”,并叮嘱老戴继续支持女儿的学业,巧妙地帮助困难群众解决了燃眉之急。“把道理说清,从情感上理解村民,才能被村民信服。”66岁的老党员夏耳云说,对于村民的邻里纷争、大小矛盾,自己看得多了,也悟出些沟通之道:“村民的诉求有很多,最初我们都是‘热脸贴冰’,但只要沉下心,付出足够的耐心,他们总是能够被我们说动。”

  前不久,村民吴老伯家门口的稻草被人误烧,损失虽然不大,却让吴老伯心情很不好,与邻居口角不断。夏耳云及时上门劝解,却多次吃了“闭门羹”。“都是当过兵的人,有什么拿得起放不下的?”经过多次“隔门喊话”,夏耳云成功融化了吴老伯的固执。“是啊,当兵的时候什么苦没吃过?什么难关没闯过?如今这点小事,又何必记仇?”吴老伯自觉羞愧,与邻居握手言和。

  “‘责任田’的划分,重要的是‘责任’二字。村里总是‘大事不常有,小事如繁星’,不过这并不代表老党员们会忽视‘小事’。”汤村村委会的一名干部告诉笔者,别看这些老党员大都年过六旬,心思可细着了,村民们一个细微的举动,都能作为老党员们走访的反馈信息,并抽丝剥茧,对症下药。通过他们积极发挥“润滑剂”的作用,才让“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得更真实、更细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沪郊经济
   第A04版:专题报道
   第A05版:党建之窗
   第A06版:科教文卫
   第A07版:浦东天地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上海三农服务热线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借鉴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各地
   第B07版:农技推广
   第B08版:畜牧兽医
老港镇:“加法”做出合作社党建“升级版”
六墩村宅基课堂已成为众多村民的期盼
松江残联培训就业一体化项目启动
石化街道居民共绘幸福地图
青浦成立首个残疾青年见习基地
小昆山镇汤村村党员“责任田”充满“爱心”
东方城乡报党建之窗A05小昆山镇汤村村党员“责任田”充满“爱心” 2013-11-14 2 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