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原本需要再三动员才肯前来听课,如今却感到不来听课是一种损失。每月一次的奉贤区六墩村宅基课堂活动已成为众多村民的期盼。截至10月,该村今年共在33个宅基课堂授课点完成授课87场次,听课人数达1799人次。
位于南桥镇正南,地处城乡接合部的六墩村,由三村合并而成,占地面积4.66平方公里,设有村民小组33个,共有村民1395户,户籍人口4348人,外来流动人口16000多。自2010年6月起,该村先后建起了33个宅基课堂授课点,深入开展全民教育活动。开办之初,为吸引村民参加,每次每人听课发放5元钱误工费,但听课人数仍较少,且只有少数几个宅基课堂坚持开班上课。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调研和总结经验,至2011年底,六墩村逐渐摸索出一套结合实际、贴近村民、注重实效的宅基课堂工作方案:将“联络员与志愿者机制”运用于宅基课堂,即由村两委班子成员、后备干部、大学生村官等担任宅基课堂联络员;由本村老干部、退休教师、积极分子等志愿者作为授课老师,保证每个宅基课堂教学点配备1名联络员、1名志愿者老师。
2013年,为了让宅基课堂更好地成为倾听村民,贴近村民的教育宣传平台,六墩村结合以往的实践经验,重新对宅基课堂开展方案作了调整。首先,进一步发挥联络员作用。2013年,六墩村宅基课堂继续延用联络员与志愿者机制,并不断完善联络员制度,不仅要求联络员完成自身的联络任务,而且要求联络员承担一些宣传政策法规的责任。在每月开展活动前,要求联络员与宅基课堂召集人(即村民小组长)联络协调,确定上课时间、上课地点和授课老师。同时,要求联络员除了上课时做好课堂记录,下课后填写授课情况反馈表并及时上交外,还需对当前的政策法规等进行宣讲,为村民答疑解惑。其次,采取轮回授课方式,增加新鲜感,提高熟悉度。以往六墩村宅基课堂采用由联络员与授课老师各自固定负责几个村民小组的形式。这样既容易造成授课老师因每月需要准备大量新的宣讲资料而难以保证授课质量,又会使村民长期面对同一个授课老师而缺乏新鲜感。为此,六墩村宅基课堂采用轮回制度,全村33个村民小组分成8个块区,联络员和授课老师分别组成8个小组,每位授课老师只要准备一套专题授课资料,每月依次轮回讲课即可。如此这般,既增加了村民听课的新鲜感,又提高了村民与联络员和授课老师的熟悉度。第三,宅基课堂活动与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活动相结合。三年多来,六墩村宅基课堂志愿者老师、联络员和村民小组长等以宅基课堂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群众联系服务工作,进一步了解村情民意,不断加强与群众的交流互动,“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地走访群众,全力为村民排忧解难,确保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活动有序进行。
“每月都上新课,每月都能领略到不同的授课老师的风采”。新推出的六墩村宅基课堂活动方式,让村民对每月一次的宅基课堂有了些许期盼,大家关心的民生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健康保健知识、政策法规等,都能在宅基课堂上得到较为满意的回答。如今,到宅基课堂听课已成为六墩村村民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不再是为了5元钱的误工费前来听课,而是觉得错过了一次听课就少了一次接受最新资讯的机会,所以每月他们都准时定点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