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新主体·借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记浙江省开化县华埠镇金星村名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郑初一
~~~——记浙江省开化县华埠镇金星村名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郑初一
~~~——记浙江省开化县华埠镇金星村名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郑初一
~~~——记浙江省开化县华埠镇金星村名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郑初一
~~~——记浙江省开化县华埠镇金星村名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郑初一
2013年07月11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行动打造基础 用产业带民致富(下)
——记浙江省开化县华埠镇金星村名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郑初一
  选定长远发展产业

  经过多年的努力,金星村村民的日子日渐宽裕起来,但始终没有找到一个适合该村长远发展的产业。在外出考察学习的过程中,郑初一发现,很多地方农民靠种植茶叶致富,而金星村的气候环境就比较适合茶叶生长,为了检验自己判断是否正确,2005年,郑初一自己家承包了村集体的一块荒山,并种下40亩茶叶,精心培育后,效果非常好,茶叶长势喜人。

  这坚定了郑初一发展茶产业的决心。他开始与其他村干部讨论如何让更多的村民种茶,经讨论后决定,如果村民种植茶叶,每亩补助苗款200元,2006年这个政策正式出台。对于种植茶叶,很多村民都有顾虑,用世世代代传统的方式种植粮食村民更有把握,也熟悉种植规律,虽挣不了几个钱,但也不至于赔钱。但种茶就不一样了,不仅投入较大,而且如何种茶也摸不着门,赔了钱怎么办?郑初一答应村民,教他们种植技术,并请专家到村子里讲课培训,在郑初一的鼓励下,第一年金星村有3户农户种植了茶叶。

  在茶产业发展初期,眼光长远的郑初一就想到了不能卖初级产品,而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于是在2007年,郑初一就带头办起了一个小型茶叶加工厂。由于缺少资金,加工厂看起来还十分简陋,加工能力也非常有限,但村子里的茶产业也还没有发展起来,这个加工厂足以解决当时生产出的茶叶加工问题。

  建合作社带民致富

  在办加工厂的这一年,郑初一知道了合作社这个概念,当他了解到这种合作方式非常适合发展一个产业的时候,非常激动。他认为,这正好与自己发展产业的理念相吻合,只是,以前没有想到用这种方式发展本村。

  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村委会其他成员的时候,大家都非常支持,并认为,这回才算真正找到了发展的新途径。而当村民们得知村里要成立合作社时,更多的村民表示支持,虽然他们对成立后的合作社到底会发展得怎么样还不是很清楚,但郑初一3年来带领农民种茶,农民们在种植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已经让农民尝到了甜头,他们相信,如果专门成立一个组织来发展茶产业,会更好。

  想好了就做。次年,金星村名茶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当年加入合作社的成员就达到了几十户。在成员少的时候,教农民种茶,郑初一自己就能解决问题,但随着成员的增多,他已经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指导众多的成员,而举办各种讲座和培训班则成为最好的选择,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名茶栽培与加工等专业性较强的技术技能培训班。

  此前成立的小加工厂为合作社实现统一加工提供了方便,问题只是随着种茶的农户越来越多需要扩大加工能力。但现在合作社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统一销售的问题,如何才能够保证合作社生产出来的茶叶有较稳定的客户,而且卖到较高的价格?为此,郑初一拿出不少精力放在了销售上,在他和其他几位成员的努力下,终于建立了比较稳定的销售渠道。合作社实现了统一种植、统一加工、统一销售,使村子里的茶产业得到了健康发展。

  目前,合作社的成员已经发展到200多户,茶园也扩大到1000亩左右,茶产业成为当地村民发家致富的支柱产业,仅此一项就让全村每年增收300多万元,不少村民靠种茶走上了致富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沪郊经济
   第A04版:专题报道
   第A05版:党建之窗
   第A06版:科教文卫
   第A07版:浦东天地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上海三农服务热线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推广
   第B08版:畜牧兽医
瑞士消费合作社城乡“通吃”
世界第二大咖啡公司进驻越南
秘鲁咖啡出口今年将下降13.1%
瑞士的另类福利房
用行动打造基础 用产业带民致富(下)
东方城乡报新主体·借鉴B06用行动打造基础 用产业带民致富(下) 2013-07-11 2 2013年07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