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新主体·借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3年07月11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瑞士的另类福利房
  全瑞士只有约1万套真正意义上的福利房,其中部分由联邦负责资助,但自从新的住宅法实施后,联邦已不再修建福利房;另一部分则由各州负责,每个州的住房补助政策相差甚远。总的来说,只有收入和财产确实在一定数目之下,才有可能申请到福利房。

  然而不少人还是面临着住房需求旺盛,口袋内资产却不“旺盛”的尴尬局面。一种另类的租住模式:建房合作社,已渐渐在瑞士蔓延开来,特别是在苏黎世等住房紧张的地方。组建建房合作社,说白了就是“集资建房”,是让收入较低的家庭在自愿的基础上共同集资建房,这类房产因享受一定的房贷利息优惠和减少了某些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运作,所以这类房的房租比较便宜。

  住宅不是用来炒的

  早在上百年前,就已有这类集资建房的形式存在,如今瑞士有近16万套合作社住宅,另外还有10万套其他类型的福利住房。这类福利房自建成之初就受到了联邦、各州和各城市政府的支持,从“拿地”到较低的借贷利息,再到个别市民所提供的住房赞助,建“合作社房”一直得到了上上下下的支持。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瑞士的普遍共识是:住房权和住房安全权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所以尽管土地资源有限,保障低收入人群的住房权仍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土地和房屋作为人生存的基本物资,应尽量对炒作和投机的空间予以限制。这就为建房合作社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而且,因为没有商业投机,“合作房”的月租金比一般房屋便宜20%左右。

  “合作社房”

  一般来说,“合作社房”归合作社成员所有。成员在加入合作社时会缴纳一笔资金,也就是入社费。之后,成员每月还要缴纳用于行政管理的费用、建房费用以及房屋维修、物业等实际费用。建房时,就具体的建设方案、建筑材料以及建筑公司的选择等问题上,由合作社成员集体讨论决定。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类房屋建成后只租给合作社成员。但如果成员欲搬离,或已不属于较低收入群体,其他人也可能租到这类合作社房。

  并不是几个朋友组成一个合作社就可以自己集资建“合作社房”。大多数“合作社房”由“建筑合作社”(房屋建筑互助协会:Baugenossenschaft)负责修建,但这也并不排除租户自组“合作社”购买自住住宅的可能。

  “合作社房”现状

  但2011年8月苏黎世市城市发展部门和苏黎世住宅合作社协会共同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一对居住在“合作社房”内的夫妇,其可报税年收入为61000瑞郎;而一般家庭的同类收入为90000瑞郎。大部分“合作社房”都分租给了中低收入人群,只有1/10的租户,其夫妻年收入超过87000瑞郎。

  在苏黎世,“合作社房”的月租金要比同类普通住宅便宜500瑞郎,但这类房的居住面积较小,平均每人36平方米,低于当地人均标准42平方米。该研究还显示,与一般住宅的普通租户相比,租赁“合作社房”的人拥有子女的多、老年人多,瑞士本国人多。不过外籍租房客的比例在近30年里由5%增加到了15%。其中来自南欧的人在增多,而来自北欧的并不多。苏黎世住宅合作社协会主席Peter Schmid解释说,高学历人才可以在自由的房产市场上选择合适的房屋。

  如今,苏黎世市政府决定再投资3000万瑞郎,为修建“合作社房”提供无息贷款,并且在批准建筑用地上给予便利,以解决苏黎世尤其是中低收入人群住房紧张的问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沪郊经济
   第A04版:专题报道
   第A05版:党建之窗
   第A06版:科教文卫
   第A07版:浦东天地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上海三农服务热线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推广
   第B08版:畜牧兽医
瑞士消费合作社城乡“通吃”
世界第二大咖啡公司进驻越南
秘鲁咖啡出口今年将下降13.1%
瑞士的另类福利房
用行动打造基础 用产业带民致富(下)
东方城乡报新主体·借鉴B06瑞士的另类福利房 2013-07-11 2 2013年07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