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亩火龙果的试种成功着实使合庆火了一把,我想,就农业转型、农民增收的意义而言,合庆“引进”的不仅仅是一种热带精品水果,而是一种理念的创新和转型的决心。(相关报道见A3版)
把上海几乎没有种植条件的热带水果“引进”到家门口种植,对合庆而言几乎也是“无奈之举”,和城市化进程相对较快的许多乡镇一样,合庆农民的人均土地不到0.5亩,面对农业土地资源稀缺的现状,依靠增加农田面积来提高效益已无空间,唯有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发展区域特色农业和精品农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田单位土地产出效益,才能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舍此别无选择,这就是“引进”火龙果种植对于合庆乃至郊区农业转型、农民增收的意义所在。
就特色水果的种植而言,上海郊区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已经形成一批在时间上涵盖四季的特色水果基地,春天到崇明吃桑椹,到青浦吃枇杷;夏天去浦东南汇和金山品西甜瓜,还有嘉定的葡萄,浦东南汇、金山和奉贤的三桃(水蜜桃、蟠桃、黄桃);秋天有长兴的柑橘;冬天有奉贤的柿子、冬枣……让上海人可以轮番品尝新鲜的地产特色水果,但如何拓宽品种,引进非地产精品水果落户,合庆的探索更加值得肯定,在火龙果种植成功的基础上,合庆还计划再引进莲雾、释迦、芒果等特色热带精品水果,这一信息同样值得期待,但“引进”非地产水果,并非“心想”就能“事成”,必须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既不能盲目滥进,也不能仅停留在“做门面”层面,试种成功后如何推广应用、走向市场,降低成本,惠及农民等都需要做出不懈和艰辛的探索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