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科教卫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3年05月21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教育随笔
另一种“家教”忽视不得
  ■石路

  有一种“家教”一直以来较为“热门”,那就是通过一些教育机构的专业老师,业余时间上门在家中“一对一”或“一对几”对孩子的课目进行辅导,帮助学生学习成绩有新的提高或突破,许多家长对此也较为热衷,笔者认为这也是情理之中。而另一种“家教”(指父母对子女家庭教育)在部分家庭中却受到不同程度的忽视,有的还“很不上心”,这就不能不让人有些担忧了。

  所谓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入的一种教育,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目标的实现。通俗地讲,就是通过父母对子女实施有效的家庭教育,使其在行为规范、心理素质、学习习惯等方面有一个良好的养成,从而辅助孩子在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中增强“接受”和“消化”能力,能更好地茁壮成长。

  在孩子整个受教育的过程中,家长是第一任老师,这既是责任又是义务。孩子许多成长性基础教育是由家长来完成的,即使进了学校读书,家长依然有职责配合学校、老师做好学生教育工作,更何况,现在倡导学生素质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所谓未成年人“三结合”教育,就是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互不可缺,又相互依托,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那么,如何来做好家庭教育,使另一种“家教”也能得到普遍重视呢?

  笔者以为,一是用心尽责。要科学、全面地认识家长的责任和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言传身教对孩子作用不是“一时一刻”,从小到长大,直接影响到子女的未来。家长工作再忙,也不能“丢”下孩子不管,平时父母除了关心孩子生活之外,更要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心理生理、思想行为、学习态度、成长变化等方面的“动态”,把家庭教育寓日常生活之中,并把它作为家庭中一项必备的“功课”去用心完成。二是掌握方法。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家长要多注重自身学习,各种家庭教育方法运用要恰如其分,从原先的“灌输式”、“听讲式”逐步到“引导式”、“互动式”,在积极鼓励子女勤奋学习、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要大胆支持孩子的“奇思妙想”,特别是富有创新、进取的梦想,家长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孩子成长提供力所能及的软硬件扶持。三是家校配合。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紧密配合,孩子在学校暴露出来的情况也是家庭教育过程中的一种反映,反之,也是这样。因此,家校要紧密配合,家长与老师除了“约谈”、“家访”外,也可以通过学校开设的“家校互动平台”进行沟通,共同建立“互信教育机制”,让家庭教育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智慧家园”。

  另外,就一些“留守儿童”的“特殊家庭”情况来说,家庭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笔者建议,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除了委托家里长辈、亲戚重点关照外,所在社区也应主动伸出援手,可以采用有一定文化素养的“爱心妈妈”志愿者“一对一”进行帮助,事实上不少城乡社区也在探索着这么做。同时,加强与孩子父母沟通,交流孩子教育、成长中的点点滴滴,解决学生具体问题、分享孩子成功所得;另外,父母也应在外面工作期间,抽空“常回家看看”或用电话、视频等方式主动了解孩子情况,保持“家庭教育连线”,共筑未成年人“成长防线”,让家庭教育能持续、健康地“热”起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专题报道
   第A04版:社会民生
   第A05版:沪郊经济
   第A06版:科教卫生
   第A07版:文化体育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B01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B02版:一周信息
   第B03版:热点关注
   第B04版:专题调查
   第B06版:市场资讯
   第B07版:言论观点
   第B08版:国际农业
家庭医生走村入户“访病人”
传播崇尚科学、幸福生活的理念
助公益组织创和谐社区
举办摄影培训班丰富老年人生活
识别灾害风险 掌握减灾技能
另一种“家教”忽视不得
东方城乡报科教卫生A06另一种“家教”忽视不得 2013-05-21 2 2013年05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