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林地总面积达40多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约为14万亩,三岛森林覆盖率达20.5%,林业资源增长迅速。目前,崇明已培育和探索多个林下经济项目,农科专家帮助当地在林地中尝试养鸡、种菜、栽培食用菌等,不仅盘活了大量闲置的林业资源,同时生产出受市民青睐的绿色农产品,也为生态林的长期养护开辟了新的经济来源。但由于受到生产规模小、龙头企业少、缺乏政策导向和扶持等制约,林下经济还未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新空间。“大树底下好赚钱”,依然是一种良好愿望,对此,不少业内人士呼吁:健全领导体制、注重条块结合、遵循发展原则,在保护这片“绿色生态”的同时发展林下经济,让林下经济真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空间。
林下经济模式探索初具规模
2008年,市委、市政府颁发了《推进林业健康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这个意见明确指出:要坚持生态优先、适度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集约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林地复合经济。2013年,市政府办公厅又转发了市农委、市绿化市容局《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促进林地综合利用的意见》,提出“力争用3一5年时间,培育一批规模适度、经济效益较好的林下种植业、林下养殖业示范点,吸引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落户生态林地,建成一批开放式森林公园或休闲林地,使林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林地效益明显提高,林地功能显著增强,生态空间逐步扩大,农民收入持续增加。”这些文件的出台,都极大地调动了崇明县各乡镇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并积极探索林下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新模式,作为本市林业资源相对丰富的崇明县,目前林下经济主要有以下五种模式:
——林下养禽模式。如2010年,崇明向化镇阜康村大学生村官郭帅在北港村承包了500亩林地,自筹资金40余万元,建起了2500平方米的鸡舍,创办了芦花鸡养殖基地,散养了1.6万羽芦花鸡。2012年,郭帅还组建起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先后吸纳周围的25名农民入社,带领村民一起致富。
——林下种菜模式。如庙镇联益村利用桃、梨果园采摘后,在林中种植秋冬季“矮抗青”、“菠菜”、“莴苣”等蔬菜,已成为农业增产增收新亮点。
——林下栽菌模式。如建设镇去年专门成立了林地菌业专业合作社,探索喜阴食用菌菇培植。在市、县农业部门,市农科院等科研单位的技术支撑下,目前,示范基地内培植的蘑菇、黑木耳等食用菌产品长势喜人,成为该镇新的经济增长点。
又如,竖新镇利用林地枝条栽培有秀珍菇、姬茹、灵芝以及桑黄等食用菌品种18000多袋。其中秀珍菇和姬茹已投放市场,销售价格每公斤6一10元左右,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林下养殖特种动物模式。如崇明森林公园在林下养殖鹿,经济价值很高,产品畅销岛内外。与此同时,还可供游客观赏,促进旅游业发展。
——林下种植草药模式。如崇明县林业站今年在20多亩林地内栽种一些时下热门、具有市场潜力且具药用或保健功能的植物,如厚叶岩白菜、茗荷、明日叶等,作为林下种植经济的栽培新品种进行耐荫、耐温湿、耐盐碱性的研究。
2012年6月,由市农科院承担的崇明生态岛建设科技专项“崇明岛林下产业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进展顺利,较好地带动了崇明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成为有特色的崇明农业模式。根据林下植被情况和试验结果,专家探索出适宜崇明林下养鹅、养鸡、林下种植食用菌等模式,并且在建设、竖新、跃进等乡镇农场建立了4个500亩以上的林下生态养殖示范基地。累计投入宫廷黄鸡、石歧杂鸡、清远麻鸡、绿壳蛋乌骨鸡等良种9000羽,郎德鹅、狮头鹅、四川白鹅、浙东白鹅等良种50000多羽。林地鹅开始投放市场,每羽销售收入超过100元。
诸多问题阻碍林下经济发展
经过数年探索,崇明县林下经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民在增收上尝到了些许甜头,但从总体来看仍处于小打小闹阶段,离真正成为农民增收新空间尚有不小距离。
一是规模小而散,产业化程度低,缺少龙头企业辐射引领作用。二是缺乏产销对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建设。三是缺少政策导向和扶持。发展林下经济虽然已提出多年,但目前总体上还停留在一般号召上。四是缺乏科技指导,有些技术滞后于林下经济发展的需要。如林下养禽的免疫和禽病防治技能,以及适宜林下种植、养殖的动植物品种(菌种)的筛选和配套技术的研发。
针对上述问题和症结,业内人士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对策和举措,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健全领导体制,完善发展规划,是发展林下经济的前提。如位于崇明岛中部的建设镇土地总面积3万亩,其中林地面积达9000多亩。在“十二五”规划中,该镇率先提出“打造农林产业特色镇”的新目标,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多元化发展模式,目前已启动组建了林下食用菌栽培、林下喜阴性花卉种植、林下蔬菜种植和果蔬采摘观光为主的综合林下经济发展示范基地。
——注重条块结合,形成工作合力,是发展林下经济的关键。发展林下经济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长期工程,必须动员社会各方参与,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形成共同发展的合力。一是进一步强化林业、农业、财政等相关部门的领导要明确职责分工,加强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协调,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科技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农业、林业技术推广部门要加强林地复合经营的技术指导,做好标准规范制定、实施方案审核、疫病防控、技术培训等技术保障工作。二是要科学编制发展林下经济的总体规划。根据林地不同状况,提出因地制宜的林下经济模式,指导和规范林下经济健康发展。三是积极推进林下经济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发展林下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需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要以典型引路,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引导林下经济稳步、健康、有序发展。四是加强林下经济的技术研究、推广和培训。要加强调研、认真总结经验,加强对林下经济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推进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使林地经营者和农民熟练掌握林下经济的技术和本领。五是制定和落实扶持林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确保林下经济有序发展。
——遵循发展原则,强化科学管理,是发展林下经济的保证。发展林下经济必须遵循发展原则。一是生态优先,适度发展。二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相对集中,注重特色,形成规模效应,加强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三是科技引领,产销联动。以科技为支撑,按照相关技术标准,有序发展种植业、养殖业。要实行产销对接,推进标准化生产,注重规模化经营,品牌化建设,努力推进林下经济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