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浦东唐镇暮紫桥段沈沙港两岸的20多户居民终于舒了口气,河边的鸭棚被拆除了,这个夏天他们又能吹到凉爽的风。一位张姓的退休老师说:“全靠了组团式服务,才让事情有了一个满意的结局。”
事情还得从3年前说起。
2010年,家住暮紫桥1队奚家宅的老毛退休后,便动起了养鸡养鸭的念头。开始时,只是在自家的场院里3只、5只的喂养。渐渐地,他便动起了养些鸡鸭来补贴家用的想法。于是,鸡鸭越养越多,还在屋后的沈沙港边上搭起了看守鸭子的棚棚。
从此,原本宁静清澈的河中出现了100多只鸭子,养鸡养鸭要投喂大量的饲料,河水也开始浑浊起来,尤其是在气温高的情况下,空气中还常常会散发出鸡鸭的臊味,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河道的卫生。沈沙港暮紫桥段两岸的居民多次与养鸭户交涉,但对方却置若罔闻。
唐镇暮紫桥居委党组织在组团式服务中了解到居民的诉求后,首先进行了现场勘察,定期为鸭棚消毒、为鸡鸭打疫苗,并一次次地登门做老毛的思想工作,劝其自己拆除搭在河边的棚子。但他却说,自己和老伴已退休,媳妇是残疾人,养鸡养鸭不过是为了补贴家用……
暮紫桥居委干部并没有因10多次的登门拒绝而退缩,他们一方面把情况向镇有关部门反映,另一方面居委书记、主任、楼组长等隔三岔五的上门劝说,反复做思想工作。经过多方协调,同时根据毛家里的实际情况,居委会向民政部门申请,对毛家进行了困难补助;对需要处理的鸡鸭、棚舍给予适当的补偿。终于,毛家设在河滩的棚舍拆除了,饲养的鸡鸭也处理掉了,河道也又恢复了昔日的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