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棚舍消毒:利用保护地的夏季休闲期,中耕后可在保护地内分数次灌水浸泡后覆盖地膜,闭棚升温几日,利用高温杀死表层菌核。
(3)实行轮作:发病地块与水生蔬菜、禾本科作物及葱蒜类蔬菜隔年轮作。
(4)田间栽培管理:高畦种植,合理密植,开好排水沟,保护地栽培推广应用无滴膜、控制棚内温湿度,及时放风排湿,尤其要防止夜间棚内湿度迅速升高,这是防治本病的关键措施。注意合理控制浇水和施肥量,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浇水时间放在上午,并及时开棚,以降低棚内湿度。采用覆盖地膜,阻挡病菌子囊盘出土。
(5)清洁田园: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带出地外集中烧毁或深埋。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深翻土壤,使菌核埋于3厘米的土壤下,加速病残体的腐烂分解,防止菌核萌发出土。
(6)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用药防治间隔期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注意用药与采收的安全间隔。
绿色防治用药:可选用25%嘧霉胺微乳剂(博荣)600~8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120~150克);40%嘧霉胺悬浮剂(施佳乐)800~10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50~75克);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凯泽)1000~15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40~60克);10%多氧霉素可湿性粉剂(宝丽安)10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60克)等喷雾防治。
常规防治用药:可选用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农利灵)1000~12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50~60克),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速克灵)10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50~60克),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扑海因)10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50~60克)等喷雾防治。
春季遇连续阴雨,中管棚保护地栽培黄瓜棚内可选用一熏灵烟熏剂每标淮棚(长×宽=30米×6米)100克,先开棚排湿20分钟后进行闷棚熏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