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找菜”难,符合要求的蔬菜基地不多。不少超市对地产菜持欢迎态度。“与外来菜相比,销售本地菜可减少流通成本,且运输距离短,新鲜度好,质量、安全性又可从源头追溯,有利于超市更好地带动人气。”天惠超市负责人说。
那么,超市缘何“找菜”难?种有200多亩蔬菜的郜先生说,他的菜以前也进过超市,但由于田间作物有换茬期,部分品种难以持续供应,无法满足超市需要,再加上价格低与其他供货商产生矛盾,最后只能退出。一位超市生鲜部负责人也说:“超市对生产基地有严格要求,一般大型超市所选基地至少为2000亩,而符合要求的大基地并不多。”
业内人士表示,现在的无锡正在建设4万亩蔬菜基地,多为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基地只能对散户进行引导,难以对所种品种、面积等全面、有效地规划,导致一些已建成基地所产果蔬与超市要求有差距。
本地菜进超市难,集约化规范化生产有待加强。据了解,一些蔬菜生产基地的核心区域为公司化运作,所产蔬菜多销往附近企事业单位,销路稳定,很少进超市,而基地小农户因规模小、品种少等原因,多自行销往农贸市场。
蔬菜基地何不统一种植、销售?锡山区、惠山区一些农民合作社负责人表示,原来也想这样做,但不少散户不愿意,认为近年来人工、农药等种植成本增加,而产品进超市价格低,效益低,再加上前几年在无锡出现大批芹菜、花菜等销不掉的情况,小农户多自行解决种什么、怎么销问题,合作社只是在种植品种、技术上提供建议,并对农产品质量进行检查。
业内人士认为,加强农超对接,根本出路还是要提高基地生产集约化、规范化程度,推广大棚、喷滴灌等农业设施,并做到科学、标准化下种施肥等,相对减低种植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提升果蔬质量。集约化生产还有助于果蔬在销售前统一分捡、包装等,进一步提高品质,更顺利地进入超市。
畅通农超对接,政府、超市、农户还应加强合力。“当前,制约农超对接的,还有运输问题。”东港镇黄土塘西瓜合作社的老蒋说。该社西瓜目前送往约20家超市,但由于农用车无法驶入市区道路,进超市或批发市场,不少农户只能在晚间或凌晨上路,若被交警拦住就要处罚。据悉,无锡市曾对一些菜篮子基地货车发放特殊通行证,使其可进入市区,但数量与实际需求比仍较少。业内人士认为,农超对接要畅通渠道,政府应进一步推动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并应与超市、农户加强合力,做好引导、配套服务工作。当前,要适当扩大农产品专用货车通行证范围,推动基地或超市加强冷链储藏,更好地解决蔬菜运、储问题。应建立健全产销信息平台,整合专家技术力量,更准确地判断市场走向,为农户种什么提供有效指导,并可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完善农业生产风险补偿机制。 章子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