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商登记问题
登记是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基本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对合作社工商登记明确要求不验资、不年检、不收费。从调研情况看,工商部门登记的成员数平均一个合作社只有10人,与实际成员数严重不符。一些基层农业部门同志和合作社理事长认为,对合作社成员登记沿用企业登记系统,明显不适用于拥有大量成员的合作社,迫切需要简化手续。
随着合作社的发展,如不及时变更登记成员,会对相关职能部门指导合作社发展带来一定难度,也不利于明晰成员与合作社之间的产权关系和盈余分配,不利于合作社加强内部规范化管理,不利于形成成员之间、成员与合作社之间的紧密关系。建议尽快研究出台相关办法,简化工商登记材料和程序,同时加大信息披露力度,实现合作社登记数据资源及时共享。
关于贷款融资问题
贷款融资是合作社做大做强的前提和条件。一些地方合作社反映贷款融资难,门槛高、手续复杂、缺乏有效的抵押资产。一些金融部门同志认为,部分合作社财务制度不够健全,银行难以判断合作社经营状况,影响了银行的贷款意愿。
建议研究筹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小额贷款担保平台。加强对合作社的信用担保服务,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提供长期低息贷款,利息差额部分由中央政府财政予以补贴。引导有条件的合作社规范开展信用合作。搭建金融机构与合作社的对接平台,整合成员互助资金作为担保资金,再由金融机构对参与成员给予信用评级的贷款授信。引导工商资本支持合作社。利用结构性减税政策,对工商资本参股贷款担保资金的或者直接参股合作社的,免征相关税收。
关于市场销售问题
市场销售是合作社做大做强的重要手段和根本目标。仙游仙溪果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反映,“对合作社来说,要与超市对接太难,超市一般要求产品种类多样,量也较大,像我们单个合作社很难满足他们的要求。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向超市支付场地费和扣点,他们付款周期也较长,本来合作社流动资金就紧张,这样我们压力就更大了”。有些展示展销平台虽然能很好地宣传合作社产品,但由于费用高,也让一些合作社望而却步。
建议推动搭建多层次的合作社与消费者的对接平台。鼓励合作社参与洽谈展销活动,帮助有条件的合作社在城市社区办直销点、连锁店,各级政府可给予费用补贴或减免优惠政策。鼓励开展“农社对接”,进一步减少流通中间环节,畅通市场信息,保障及时供应。同时,在用地、用电、冷链设施设备项目等方面支持合作社产品直接进社区。
关于合作社联合与合作问题
联合社(会)是合作社实现更高层次合作的需要。从福建合作社发展看,合作社之间开展联合与合作,一般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纵向的联合社,就是由同业合作社之间组建联合社,如德化黑鸡产业合作社。第二种是横向的联合会,就是由同一行政区域范围内若干不同产业的合作社之间组建联合会,如德化绿园农业综合专业合作社。第三种是横向的销售联社,就是由同一行政区域范围内若干不同产业的合作社组建销售联社。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对联合社(会)没有做出规定,致使基层在组建成立联合社时,无法到工商部门登记,不能取得合法身份。
建议适时将地方的好经验上升为法律制度,对联合社的地位性质、内部管理、政策扶持等做出具体规定。
关于人才问题
人才是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的智力保障。合作社人才匮乏,首先是缺乏善经营、有公心的带头人。其次,缺乏专业辅导人员。一些地方反映,乡镇农经部门多数挂靠在经济服务中心或财经办,开展合作社的指导服务工作没有足够力量,一些基础性工作在基层无法落实。
建议进一步加强合作社带头人培养。建立健全合作社辅导服务中心,借鉴一些地方设立专门的合作社辅导服务机构或依托经管部门加挂辅导服务机构牌子的做法,融组织指导与生产经营技术服务为一体,加强合作社辅导服务工作力量。同时,适时开展对优秀合作社辅导员予以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