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社会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亭镇:外来“老娘舅”一口乡音解纠纷
~~~华亭镇:外来“老娘舅”一口乡音解纠纷
~~~华亭镇:外来“老娘舅”一口乡音解纠纷
~~~华亭镇:外来“老娘舅”一口乡音解纠纷
2012年08月21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家都是老乡,有话可以好好说嘛!”
华亭镇:外来“老娘舅”一口乡音解纠纷
  随着越来越多的来沪人员参与到上海的建设发展之中,与之而来的工伤、保险、侵权等纠纷在来沪人员中时有发生。为了化解这些矛盾,2009年9月,嘉定区华亭镇吸纳了一批来沪人员调解志愿者,探索成立了“以外调外”民间调解志愿者组织,摸索出一条基层矛盾纠纷特色化调解的新路子。近三年来,这批外来“老娘舅”已成功化解矛盾纠纷359起,涉及赔偿金额598.3万元。

  □通讯员  汤利强

  “同乡之间乡音一出,就好说话。”华亭镇司法部门工作人员说。有了同乡充当调解员,就拥有了与来沪人员在语言沟通和感情沟通上的优势,在调处纠纷时给人以亲切感,容易赢得当事人的信任。

  去年8月的一个深夜,连俊村的一对安徽籍夫妻因丈夫酗酒而引发争吵,惊动了不少邻里。有些热心的本地邻居想从旁调解,却苦于听不懂他们的方言而无从入手。同为安徽人的志愿调解员小张得知后,立即上门探查情况。一听到小张浓浓的乡音,这对夫妻吵架的声调顿时减轻了。经过一番家乡话的开导调解,这对夫妻的火气渐渐平息了下来,丈夫当即给妻子道歉,赢得了妻子的谅解,一场家庭“大战”就此偃旗息鼓。

  长着一张憨厚脸庞的小张从老家安徽到上海时间不长,担任志愿调解员却已有3年了。作为华亭第一批“以外调外”民间调解志愿者组织的成员,他感慨良多:“人心都是肉长的,有些事儿,光占个理字有时还不行,得靠‘婆婆嘴’、‘妈妈腿’。”

  与小张同住连俊村的小孙将租赁的农业用地私自移作他用,还违章搭建房屋,村委在多次劝告制止无效后采取了断电断水的措施。这下小孙急了,找了不少亲朋好友上门把村委围了个水泄不通,要讨个“说法”。无奈之下,村委会请来小张来当“老娘舅”。“大家都是老乡,有话可以好好说嘛!”小张一出现,原本怒气冲冲的小孙看到同乡后态度就缓和了下来。在安抚小孙的情绪后,小张实事求是地一一指出其违法之处。“老哥您说的在理,我这就把那块地儿的东西清空。”经过多次耐心劝解和教育引导,小孙终于意识到自身行为的不足,最终答应清空场地、拆除违章建筑,并写下了承诺书。很快,那块农业用地又重新恢复了原貌。

  对于现有的“以外调外”调解员来说,群众基础有了,相关的专业素质也必须具备。为此,华亭镇定期对调解员们进行《人民调解法》、《婚姻法》、《继承法》、《土地承包法》等法规法律的培训讲座,以提高他们的常用法律知识运用能力和调解协议书的制作能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沪郊经济
   第A04版:社会民生
   第A05版:党建之窗
   第A06版:科教卫生
   第A07版:文化体育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B01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B02版:一周信息
   第B03版:热点关注
   第B04版:专题调查
   第B05版:三农生活
   第B06版:市场资讯
   第B07版:言论观点
   第B08版:国际农业
“大家都是老乡,有话可以好好说嘛!”
民间文艺宣传队走出村宅展风采
闵行区自治家园建设有序推进
真情化作夕阳红 愿将寸心报余晖
东方城乡报社会民生A04“大家都是老乡,有话可以好好说嘛!” 2012-08-21 2 2012年08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