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一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矛盾解决在源头和基层“调解+仲裁”工作体系形成~~~
矛盾解决在源头和基层“调解+仲裁”工作体系形成~~~
矛盾解决在源头和基层“调解+仲裁”工作体系形成~~~
矛盾解决在源头和基层“调解+仲裁”工作体系形成~~~
矛盾解决在源头和基层“调解+仲裁”工作体系形成~~~
矛盾解决在源头和基层“调解+仲裁”工作体系形成~~~
矛盾解决在源头和基层“调解+仲裁”工作体系形成~~~
矛盾解决在源头和基层“调解+仲裁”工作体系形成~~~
矛盾解决在源头和基层“调解+仲裁”工作体系形成~~~
2012年08月21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矛盾解决在源头和基层“调解+仲裁”工作体系形成
“双渠道”化解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之忧
  □记者 欧阳蕾昵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明显增多,由此引发的纠纷也呈逐年增长趋势。《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于2010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继《农村土地承包法》之后又一部有关农村土地承包的专门法律。如何切实把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上海农业部门又是如何积极贯彻实施这部法律?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这部法律颁布实施两年来,本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贯彻,措施到位,保障得力。目前,“民间协商、镇村调解、区县仲裁、司法保障”的调解仲裁工作体系已基本形成,队伍人员配齐配强,各项制度健全完善,纠纷调处工作成效显著,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得到维护保障,至今全市没有发生因土地承包权益纠纷而引发的群访、集访事件。而上海在土地流转中设立的矛盾纠纷“先调解、后仲裁”机制,有效地把矛盾化解在源头和基层,让事件各方“有处说话、有据评理”。

  详细报道  〉〉〉A3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沪郊经济
   第A04版:社会民生
   第A05版:党建之窗
   第A06版:科教卫生
   第A07版:文化体育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B01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B02版:一周信息
   第B03版:热点关注
   第B04版:专题调查
   第B05版:三农生活
   第B06版:市场资讯
   第B07版:言论观点
   第B08版:国际农业
微言众议
经济改革突破口是“土地制度改革”
“双渠道”化解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之忧
土地纠纷田头仲裁的创新价值
明清街上“商铺支部”
崇明启动交通主动脉“文明走廊”创建工程
广告
报头
广告
东方城乡报一版要闻A01“双渠道”化解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之忧 2012-08-21 2 2012年08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