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是越发冷了,记得是“四九”的最后一天,差不多要到过年了的时辰了。冬天的半夜,冷冷的,温度在零下六度左右了,母亲对我说:今晚,你人不乱动,被褥不乱掀,保证冻不着的。母亲说完,帮我按了按被角,走了。当夜,我是听了母亲的话,半夜里没有翻过身。
半夜里,还是被呼喊声惊醒了。
东长角的东高家着火了,外面人声鼎沸,夹杂着人的呼喊声,还有噼里啪啦的杂碎声响,母亲耳尖,第一个听到,一骨碌人从床上坐起,狠狠的推了我父亲一大把。
“快,有人家火着了。”
父亲还来不及揉眼,跳将起来。“啥人家?”
不需要清楚是什么人家的,因为任何人家的火着都是需要帮忙的,我们这里管这种行为叫救火。
救火速度要快,人要多,人多了还不能乱,救火时,希望河流就在宅前,或者宅后,而且水要满,而且河与房子的距离要近,要最短时间内,把水舀到田桶里,而且传递的速度要快,水泼下去的时候,要用力,火点要准,要一桶接着一桶。
我们那时的救火是全村出动的,没有一个人假装听不见呼喊声的,没有一个人会蜷缩在家里的,也没有一个人会躲在被窝里的,到那个时候,到那个地点,递上几桶水,叫上几声话,都是很值得显摆、很光荣的事,也是很容易传扬的事,这是要成为所有参加救火人的谈资的,要表扬或者批评到村里下次再有人家着火的时候,因为那时,村里救火又有了新的故事了。
那个晚上,我也去了,我是救不来火的,我是来看救火的,看我的父母亲如何救火,看所有村里人如何救火。看火中大人们奔跑的样子,看人家着火后的房子烧成什么样子。
房屋没有被烧干净,但是房顶已经光秃秃了,大家于是就想到,这稻柴确实容易着火,一点随便什么的火星点子,也能把稻柴烧着了,一把稻柴一旦烧着了,所有的稻柴马上会形成火势,这火势旺的速度快的惊人,旺的火苗要串起几尺高了。
面对烧剩的房子架子,大家沉默了。接下去,大家要救济这家人家,要帮他们再造房子,这个时候,每一家人家都要依照自己的能耐,给点什么的东西,实在给不出的,造房期间,来相帮干活的时间长一点,算是补偿某一种的欠缺,大家在不愠不恼种完成着这一任务。
但是,大家开始对草屋有点小意见了,也有点怕了,后来看见:每一家人家的灶头上,都写着“火烛小心”的字样。其实小心是一码事,着火又是另一码的事,因为,有的着火的缘由,也确实不是灶头里的火星沫子引起的。比如,场地上随便丢的烟蒂,也可能是烟囱里随风而飘的烟尘等,都是有可能引发火着的。
大家在一起议论着,在这支议论的队伍里,我的母亲是一个活泼的人。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