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绿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9月12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菌香越洋

  □施永培

  表弟留美工作。虽相隔万里,但每周我们都视频通话。他总说异国生活简单,常去沃尔玛采购速食。直到某天,他兴奋地推荐一款“中国制造”――云南宏臻菌业的黑牛肝菌酱。“醇厚软糯,唇齿留香!”视频里他举着拌了菌酱的意面,赞不绝口。

  黑牛肝菌的传说可追溯至两千年前的滇国。彝族古歌《采菌图》记载:老别山下的寨主千金,因少年猎人献上的“形如牛肝,大若拳掌”的奇菌而芳心暗许。这段“以菌为媒”的佳话,至今仍在怒江畔传唱。

  南宋陈仁玉《菌谱》中有“紫菌盖如伞,肉若凝脂”的记载,与今紫牛肝菌特征高度吻合。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首次以“菌盖如牛肝”命名,并详述其药用价值。作为外生菌根菌,牛肝菌与云南松、麻栎等树种共生,其菌肉富含八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及麦角甾醇等活性物质,中国特有的黑牛肝菌更被誉为“菌中茅台”。

  三十年前,临沧山村的小女孩纪开萍跟着大人上山采菌时,不会想到那些黑牛肝菌将成为她人生的坐标。2001年,已成为研究员的她将目光锁定在西双版纳特有的黑牛肝菌上。

  当时学界认为牛肝菌必须依赖宿主树共生才能生长。但纪开萍的野外发现,云南黑牛肝菌表现出罕见“独立性”。接下来的十年,实验室的灯光常亮至天明。她和团队测量了数以万计的温度、湿度、光照数据;筛选培养基配方的失败记录堆满半人高。2011年,当第一朵人工栽培的黑牛肝菌在无菌瓶中绽放时,这位女科学家轻抚菌盖的手微微颤抖。

  然而,科研成果转化的路上,纪开萍遇到过太多急功近利的投资者。直到2012年,上海宏博集团总经理汤建同的出现。这位曾在西双版纳插队十年的知青企业家表示:“我们准备投资五千万,十年内不求回报。”2013年,她毅然辞去公职,与宏博共同创立宏臻菌业。

  这些建在欠发达地区的工厂,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每个基地每日消耗农业废弃物300吨,菌渣制成有机肥反哺农田;500个就业岗位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一颗菌菇,从纪开萍实验室的显微镜,到上海宏博集团投资的智能化生产线;从滇国古歌里的爱情信物,到漂洋过海的“中国味道”,凝聚着中国人的智慧与坚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沪郊
   第03版:综合
   第04版:区域
   第05版:阡陌
   第06版:绿野
   第07版:科普
   第08版:生活
从点菜说起
菌香越洋
浦东的色彩
父母亲的散文诗
旅游远足乐开怀
东方城乡报绿野06菌香越洋 2025-09-12 2 2025年09月1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