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晓明
近一年来,连民村加快推进乡村振兴2.0版成果的实现。其发展有几个关键数字。
1539户村民。上半年,村党总支启动了“百名党员走千户”活动,结合党建微网格治理,以“走出真心、访出实效”为目的,近百名党员全覆盖走访了1539户村民。
23个特色专业合作社。目前,连民产业仍以“民宿”为标志,同时也有绿妮瓜果、山臻葡萄、闽龙玫瑰、邮佳生态园等23个特色专业合作社。
3170万元收入。对于连民而言,乡村振兴所带来的最为直接的、感受度最强的是收入的提高。在农民收入方面,“宿游村”的开发运营为村民累计带来房租收入1500余万元,就业收入300余万元,农产品销售收入270余万元,采摘体验收入100余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从2018年的2.58万元增加到现如今的5.5万元,收入接近翻一番。在村级经济方面,增加农民净收入800万元,壮大集体经济近200万元,“宿於”民宿也将2%营业额返还给村级集体。
未来,连民村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战斗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继续深化治理体系改革,通过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推进法治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措施,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繁荣的乡村社会;继续秉承乡村振兴的发展理念,依托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宿游村”;探索“党建+民宿”“党建+合作社”“党建+农户”以及三者相融合的方式,整合串联周边区域优质农产品资源,实现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链和价值链;进一步挖掘和展示连民村的文化内涵和旅游特色,如举办水乡文化节、农产品展销会、手工艺品制作体验等,让游客在参与中感受到连民村的独特魅力;全面整合连民村的旅游资源,对1.2平方公里核心区实施科学规划整体运营,开发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引进花朝节等IP,举办“拾里桃园·花朝游春”活动,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多元化需求;致力于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营和数字化管理,为连民村的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和强劲动力,助力连民村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
【专家点评】
□蒋光海
连民村是乡村造血功能的典型代表。其特点在于整合了集体资源,构建了利益共享的框架机制,通过分润传导,23家经济合作社和村集体之间的利润分配机制顺利实现。这种机制值得我们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借鉴。很多时候,由社会资本参与的乡村振兴项目,最终未必能让村集体受益。连民村通过自建旅游公司,跨出了新的经营之路,进一步实实展现了其经济发展潜力。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我觉得应关注四个方面:产业融合、生态融合、文化融合和治理融合。
产业融合上,要确保农业高品质发展,做到优质农产品的标准化,制定团体、企业标准甚至地方标准。同时,要加强农业科技储备,对接适合上海都市农业的农产品。农业产业联合体也是产业融合的重要方向。生态融合更多体现在经济资产的盘活上,要提升发展力,结合都市品质,用好城市服务资源,实现生态融合在环境基础上的做好做强。文化融合要发挥村集体无形资源包括乡贤、非遗、历史、党建等资源。治理融合方面,要探索积分制管理,整合金融、公益等各方资源,将村民行为评价融入乡村治理,提高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