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芳芳
岑卜村,位于上海市青浦区,村域面积2.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091人,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生态资源,2009年获全国首批“生态文化村”称号,2022年成功创建为上海市第四批乡村振兴示范村。“上海都市人松弛感的发源地”“宫崎骏童话世界里的小乡村”……这些都是网友口中的岑卜村。
岑卜村的振兴密码在于其党建引领下的全面发展。
以“组织强、人才聚”为引领,激活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治理新动能。在区、镇两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岑卜村学习“千万工程”与“浦江经验”,实现了从建设到经营的转变,探索出“整村运营”模式,激活闲置资产,采取“保底+分红”形式,壮大村集体经济;岑卜村创新构建了“三驾马车”体系,即岑卜村委会、整村运营管委会、乡村议事会,搭建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的议事机制,推动村民共治,解决治理难题;用好党建网格,引导新村民积极融入党建网格治理,切实将“新群体”转化为治理“新动能”。
依托“生态优、文化兴”,打造“萤火虫”“魔都小亚马逊”和“国潮·岑卜”三大IP。在生态方面,岑卜村打造“高颜值”生态宜居村,累计完成158幢房屋风貌提升,改善路桥、码头基础设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布局生态景观,让水上游线更绝美,让难觅踪迹的萤火虫在观赏期内的密度显著增多;在文化方面,岑卜村聚焦“国潮文化”,打造了汉服体验馆、乡村大讲堂等文创区,通过举办“花朝汉服节”“中秋拜月”等活动,让传统文化与国潮创新相碰撞,彰显岑卜文化IP。
以“产业旺、共富裕”为目标,发展农文旅融合新业态。岑卜村利用临湖靠水的地理位置优势,做强水上经济,整合击水、动邦、550三家水上运动俱乐部,开发“魔都小亚马逊”水上游线、桨板等级考试等,打造配套餐饮、民宿等产业,推出生态研学活动,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效能。岑卜村现有38家业态,包括激情四溢的水上俱乐部、香气四溢的咖啡馆和面包房、坚守着乡土情怀农家乐与私房菜馆,更有独具艺术魅力的瓷器修复工作室等,这些业态共同编织着岑卜村的有序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华丽篇章。同时,多种业态的兴起也为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农房租金,增加了农民收入。
【专家点评】
□蒋光海
近几年,青浦金泽镇的变化令人瞩目,展现了其抓住发展机遇和保持生态底蕴的能力。我有两年在金山吕巷乡村挂职经验,也深刻感受到上海农村与苏浙皖地区的差异。
上海农村缺乏深水资源和山地,因此需要更好地体现大都市农业风格。在农村工作中有十分重要的“三块牌子”——村党组织、村委会和村级经济合作社。上海在乡村治理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在乡村经济发展领域,尤其是经济合作社的发展和利用上,还存在薄弱环节。
上海农村的集体建设用地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随着乡村振兴的逐渐深入,地租和资金投入都在提高。我们需要把握好这个机遇,加快利用有限资源,同时也要注意宅基地使用安全和经济建设用地的发展创新。
“三资”(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是关键。我们需要盘活资金,梳理资产,使其合规合法,具备产权,以便在市场上交易或运营。此外,文化资源等无形资产是值得深挖的,挖掘本乡本土的特色和文化对于长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岑卜村在发展框架设计上还有提升空间,特别是随着华为等新兴业态的入驻,经济合作社的发展将得到更大帮助,可以在规划和管理价值框架上做出努力,包括股权架构的创新等。
结合这些维度的发展,我相信上海乡村将迎来新的理念和变化。乡村的发展方向一定要注重党建、村委会的桥梁作用和经济合作社的运营框架,同时抓好“三资”管理,深挖文化资源,以及推动集体经济的发展,这样,乡村振兴将更加全面和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