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平
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今年春节期间,文化乡愁浓烈释放。在各大年货市场、商超,众多国货品牌已纷纷推出“国潮”系列商品,从春节服饰到零食坚果,从老字号品牌到文创“新年货”,无不披上了中国风、虎年生肖等“国潮”元素的外衣,吸引了一众年轻消费者。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国家强。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史,留下了数量众多、异彩纷呈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百节年为首”。春节等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文化的基本元素,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而今从习俗传承、载体创新、世界影响中,我们就能够感受到14亿多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
从习俗传承中感受文化自信。“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历经5000多年而不衰,就在于我们没有抛弃传统,没有割断精神命脉。春节历史悠久,在传承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而今历经岁月洗涤,贴年红、守岁、吃团年饭、拜年等习俗也是代代传承,凸显出浓浓的文化自信。
从载体创新中感受文化自信。“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伴随着社会发展脚步,春节习俗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比如,随着互联网不断普及,短信祝福、网络贺年、视频拜年就越来越成为“新年俗”。再比如,健身、读书等各式过年潮流,也越来越成为人们的过年“标配”。传统民俗在与互联网的融合中锻造出了新的时代内涵,春节文化也越来越受到年轻一代的喜爱和青睐。
从世界影响中感受文化自信。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中华文化的魅力也日益渗透到全世界。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把中国春节定为整体或者所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中国创造、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魅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全世界的养分库,让中华儿女更有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汲取着建设、改革的伟大力量,越来越激荡着民族自尊、自强与自信。今天,走向复兴的中华民族正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和勇气,向着美好生活的幸福彼岸逐梦前行。让我们一起品尝醇美的“年味”,打造最持久、最深沉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不断增强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在强大文化自信中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摘编自“群众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