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言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01月04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村容村貌提升,要避免的几个问题

  □冯新刚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将提升村容村貌继续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重点任务,是下步各地开展工作的重要遵循和指南。村容村貌是农村的“形”,是当地经济、文化的集中体现,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行动方案》在充分总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立足“十四五”时期的新形势明确了新要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操作性。

  从2018年开始,村容村貌提升就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这与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所处的发展阶段相适应,是在“十四五”时期需要久久为功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重要抓手。

  过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整治脏乱差问题为主,随着乡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农村优美人居环境的的期待,从“摆脱脏乱差”逐步提升为“追求乡村美”。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出:“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将“村容村貌提升”作为重点任务。2018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中提出,“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

  “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此次发布的《行动方案》,提出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从改善村庄公共环境、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加强乡村风貌引导等三个方面提出了详细工作指引,并给出了部门职责分工。这既是与2018年以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有效衔接,又是对新时期村容村貌提升工作的具体要求。与此同时,村容村貌提升,要注意避免的以下几个问题。

  (一)公共环境整治,要避免矫枉过正的误区。线杆很乱不美观,但也不必一律入地。我国村庄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等通常采取架杆建设方式,与村庄道路、房屋界面的关系考虑不足,往往容易形成“天空蜘蛛网”。《行动方案》提出,“加强农村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三线”维护梳理工作,有条件的地方推动线路整齐有序治理”。但是有些地方直接把“三线”入地,经济成本极高、并且维修不便,所以在整治村庄线杆时要结合村庄实际情况,灵活采取线路整理、线杆移位等方法,不必强制要求线路一律入地。

  户外广告不美观,但也不必统一匾额。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广告在农村广泛蔓延,大量在墙面随意涂画、宣传怪异夸张的广告破坏了乡村的风貌。《行动方案》提出,“整治农村户外广告,规范发布内容和张贴行为。” 但是有些地方“一刀切”地将农村所有广告匾额换成统一的样式,并且与村庄特色不符合,所以在整治户外广告时,应当根据村庄自身特色对户外广告进行适宜引导,统一而不死板,与村庄整体风貌相协调。

  (二)绿化美化建设,要避免“城市绿化下乡”。近年来,某些地区的村庄绿化中出现了像城市一样的“大草坪”、“大花坛”、既不实用、维护成本也高。《行动方案》特别指出,推进村庄绿化,要“充分利用荒地、废弃地、边角地等开展村庄小微公园和公共绿地建设。”这个做法就特别符合乡村的实际特点。在城市里居民只能通过人工绿化接近自然环境,所以城市特别强调绿地系统布局和绿地率;而村庄不同,建设规模不大,周围就是山水田园,容易实现出门见绿,适度绿化即可,不必刻意增加人工绿化,关键是要有公共空间、活动场所,同时与绿化相结合。

  (三)乡村风貌引导,要避免照搬照抄、盲目模仿。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扬,不是一味的建仿古建筑。《行动方案》也提出,“促进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相得益彰”。保护好、利用好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才是保护、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应当深入地、挖掘当地历史和传统文化,保护老宅院、老庙堂、老树老井、老地名、老风俗等,做好活化利用,并融入乡村建设之中。现代农村社区不等于兵营式社区。建设“新农村”不是建起与城市类似的兵营式、多层或高层社区,追求形式上的“现代化”。此次《行动方案》也特别强调了,“不搞千村一面,不搞大拆大建”。真正的现代农村社区既要保留农村社区的特点,即“多样的有序”,还要从市政基础设施、物业管理、运营维护等方面提升现代化水平,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乡村风貌不能简单照搬照抄、拿来主义。《行动方案》特别指出,加强村庄建筑风貌引导,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特点。这是因为,乡村风貌之美在于乡土文化,提升村容村貌一定是在乡土文化的基础上提升审美情趣,挖掘乡村美感和亮点,要杜绝对国内外经验简单的“拿来主义”,造成对本地乡土文化和特色风貌的破坏。

  (摘编自《农民日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调查
   第A03版:言论
   第A04版:新农村
   第A05版:动态
   第A06版:信息
   第A07版:浦东
   第A08版:关注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政策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
   第B08版:养殖
数字化转型促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应贯穿农耕文化
村容村貌提升,要避免的几个问题
东方城乡报言论A03村容村貌提升,要避免的几个问题 2022-01-04 2 2022年01月0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