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5:新主体·解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7月06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集体经济项目成为乡村振兴有力推手

  近年来,石桥村探索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拓宽村民致富渠道,发展了石桥村级农贸市场、南西桥旅游文化开发集体经济项目等,村集体经济从“空壳村”发展为“百万元实体村”。石桥村的飞速发展,印证着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新路径。

  80岁的陈翠英老人没有想到,如今的日子可以过得这么舒坦。阳光洒进农家小院,雪白的院墙上绘着的壁画与院内郁郁葱葱的盆栽相映成趣,搬个小凳子坐在院子里,吃着甜杏吹着风。“党的政策好,我们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过。”陈翠英笑着说。

  陈翠英一家住在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永定街道南营村委会石桥村。过去,石桥村就是一个寂寂无名的普通村庄,基础设施配套比较落后,村容村貌较差,村民多以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为生,收入来源很单一,缺乏经营性和投资性的收益,是一个“空壳村”。

  永定街道党工委书记李晓吉介绍,近年来,石桥村大力推行“党建+集体经济”模式,探索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拓宽村民致富渠道,以“党支部+村民入股+政府投资”方式发展了石桥村级农贸市场、南西桥旅游文化开发集体经济项目等,村集体经济从“空壳村”发展为“百万元实体村”。2019年,石桥村被确定为昆明市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创新实验区六个实验区之一。通过实验区建设,将石桥村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理论平台和实践载体,探索昆明市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新路径。

  党建引领、能人带头“空壳村”蝶变“网红村”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垃圾随意堆放,村民之间甚至还会因为垃圾堆放问题而引发争吵,过去的石桥村给人的印象有些“邋遢”。再加上村民收入来源较为单一,村里没什么像样的产业,村集体经济也十分匮乏,是一个实打实的“空壳村”。

  穷则思变。石桥村的出路在哪里?

  位于武昆高速富民匝道出口和罗免匝道出口中间点,昆禄公路傍村而过,距富民县城、省城昆明距离较近,交通、区位条件良好;九峰山西华禅寺则为石桥村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文旅产业发展优势。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找准优势,聚焦乡村振兴,永定街道南营村委会通过“党建引领、能人带动”等方式,带领村民在产业发展、村庄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子。

  2013年,石桥村尝试做了第一个集体经济项目——石桥村级农贸市场,组织村民入股,入股村民每年可参与分红。2014年,石桥村又种植了七八亩草莓,来采摘的游客很多,但由于村内缺乏商店、餐饮、住宿等配套,游客往往采摘完就离开了。如何留住游客,成为石桥村亟待解决的问题。

  经过近些年的建设发展,石桥村自身内涵不断丰富,为乡村振兴打下了一定的基础。2019年,以南西桥公司旅游文化服务产业为支撑,依托石桥村区位交通、自然景观、民俗文化、特色产业等优势资源和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经过上级多次考察,永定街道石桥村被确定为昆明市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创新六个实验区之一。

  如今,村内道路已经硬化,路边砌起了花坛,花花草草沿着道路蜿蜒伸展,勾勒出村子的线条,村民的房子被涂成七彩的颜色,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更加耀眼,墙上的彩绘也格外夺目,吸引了周边的游客前来打卡。石桥村,已经由一个“空壳村”发展为“百万元实体村”和“网红村”。

  多举措破解融资难题  助力乡村振兴新蓝图描绘

  为了帮助南西桥解决融资难问题,永定街道正积极包装推介项目,向上级争取政策资金扶持,同时,协调银行促进公司实现以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并争取提高整村授信村民信贷额度。此外,永定街道计划通过街道商会向商会企业推介南西桥,争取社会投资或企业合作。

  现在,随着实验区项目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石桥村打卡“网红墙”、体验采摘乐趣。“在改造村庄环境的基础上,我们要开发民宿。从中长期规划来讲,我们还要继续依托石桥村的生态资源,打造一个3公里的马拉小河河谷景观带,并将西华禅寺作为旅游景点,把石桥村建成一个集户外活动、户外休闲娱乐、农业观光、采摘、民宿等为一体的休闲旅游乡村综合体,为乡村振兴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百姓增收拓宽渠道。”李晓吉说。

  在何万松看来,石桥村的发展离不开南西桥平台,下一步,将依托南西桥把一产、三产融合起来,重点发展乡村旅游,在村里改造民宿,把民族文化、传统活动、民俗特色等展示出来,让游客感受到有别于其他地方的特色乡村体验。据悉,为了打造好民俗村,市县专门组织徐建昌等人去杭州等地考察学习,在借鉴先进地区既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依据本村实际进行开发。

  对于未来,刘寒也有自己的打算。“我家的房子于2014年、2020年先后进行两次改造,经过整体规划,现在有30多个房间。我想做成民宿,增加收入,希望生活越来越好。”

  石桥村未来蓝图渐渐明晰,而眼下的生活正在继续。薄薄的夜色刚刚笼罩村子,暑热散去,忙碌了一天的村民吃过饭来到广场,伴着少数民族风歌曲,手拉手围着篝火开始跳舞。不远处的“网红桥”等娱乐设施上,有父亲陪着女儿一块儿体验。“白天干活,晚上跳舞,这样的日子很幸福。”陈翠英说。

  康静  韩文萍  徐华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调查
   第A03版:言论
   第A04版:关注
   第A05版:动态
   第A06版:信息
   第A07版:浦东
   第A08版:走村镇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政策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
   第B08版:养殖
集体经济项目成为乡村振兴有力推手
稳定农民种粮收益不能含糊
第一部分 宅基地基本知识(一)
东方城乡报新主体·解读B05集体经济项目成为乡村振兴有力推手 2021-07-06 2 2021年07月0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