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写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12月04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绿皮火车

  □景青

  高铁时代,再远的目的地,基本上可朝发夕至。这对生活在快节奏时代的人们来说,无疑节省了许多时间。快是快了,但总觉得缺了些什么。细想想,感觉还是少了点旅途风景或见闻。

  乘坐时速300多公里的高铁,感觉大地在快速旋转。窗外,许多美丽的风景不是一闪而过,就是成团向你扑来,想要看个真切竟成了奢望,更遑论欣赏了。

  我小时候的旅客列车都是墨绿色车厢,一般都有十几节,长的有二十多节,总之是长长的一列。十八岁之前虽说没坐过火车,但一年之中也没少和它有过“亲密接触”。虽然我家离松江火车站有十几里地,但我和小伙伴常常会在星期天专程赶到那里,傻乎乎又痴痴地看那鸣着汽笛、轰隆隆南来北往的绿皮火车。看着那延伸到天际的铁轨,心里老是想:这些长长的铁疙瘩家伙不知会开往哪里?望着车窗里那些穿戴体面又很悠闲自得的人也会莫名妒忌。

  因了当兵,我比小伙伴们要早乘多乘绿皮火车,玩伴们每次看到我,眼里满是羡慕,我呢,也把自个儿当成见过世面的人了,常常在他们面前拍拍胸部显摆显摆。

  我乘坐绿皮火车的机会越来越多,而且不再满足于硬席,硬卧软卧也是经常的事,每年暑假天南地北四处晃。再后来对硬席绿皮火车竟有点不屑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不管去哪里,几乎每辆车每节车厢都塞得满满的。不要说座位,就是过道里、车厢的连接处也都人满为患。南腔北调里还夹杂着许多不雅的味儿,这哪里还谈得上享受,倒是货真价实的“苦旅”。有一幕至今记忆犹新:那年暑假,我们玩了青岛想上泰山,在泰安站下车后遭遇了雷暴雨,吃了许多惊吓不算,从泰山下来后好不容易挤上了开往上海的绿皮火车,谁知扬声器里传来了一个令人震撼的消息:基于南方发生水灾,本次列车到徐州终点,一夜无眠,上泰山又耗尽了体力,此时真有点归心似箭的况味,却不料竟然让我们羁留于徐州!还记得那天徐州站月台的气温逼近40摄氏度,饥“热”交迫的我们又情何以堪?再说身上已不名分文,假如要在徐州过夜,看来也只能露宿街头了。于是四处询问:今天还有没有去上海的列车?终于打听到晚上十点左右有列去上海的车,不管消息是否确实,心里总算有了点盼头。九点三刻许真的来了辆去上海的绿皮客车,“呼哧呼哧”在徐州站停了下来。其时徐州站人山人海,再看看灯火通明的车厢早已人满为患,此情此景,在这炎热夏日里我却禁不住打了个寒颤。车门开处,人头攒动,有的干脆开始攀爬车窗。我被推搡着,渐渐被裹挟到八号车厢前,汹涌的人潮将我推上了车厢。车厢里,用“无立锥之地”形容一点都不为过。过道里、座椅底下、甚至连行李架上都是人。在这炎炎夏日,这前胸贴着后背的空间连呼吸都有点困难。值得庆幸是,我被人挤进了厕所。管它还时不时地氤氲着点异味,好在里面有水,渴得嗓子眼冒烟的我还管它是生水还是开水,于是一阵狂饮,活命要紧呐!之后又将头浸到水池里降温,人立马变得精神起来。窗外,一轮金黄的圆月在一片汪洋中跳跃、出没,绿皮火车在“泽国”里滑行……这事虽然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可时时在记忆深处刷屏。

  如今,人们出行,大多选择高铁或动车,当然还有飞机,很少有选择绿皮火车的了。那色调既环保又温馨,从小忌恨得牙根痒痒的绿皮火车虽然还没完全退出交通舞台,却也渐行渐远了,最终将成为几代人的集体记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一周
   第03版:倾诉
   第04版:健康
   第05版:东方社区周刊
   第06版:视点
   第07版:民生
   第08版:写作
大理的墙花
落叶,延长了一抹金秋
几度夕阳红
城乡飞虹·书园沈陆
盐路
绿皮火车
东方城乡报写作08绿皮火车 2020-12-04 2 2020年12月0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