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康晓芳
以高品质艺术
为百姓家门口送文化
“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初在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考察工作时强调,“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乡愁如何以文化形式表现,促进新农村建设,”据朵云阁艺术馆馆长周贵发介绍,基于目前的时代背景,他考虑如何以艺术形式为载体,去发掘“乡愁”,发现乡村美、记录乡村美,从而留住乡村的美,让乡村更有魅力来吸引人、留住人居住,从而为乡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而助力。
为此,自今年4、5月份以来,朵云阁艺术馆组织书画艺术家们分别走进合庆镇东风村、营房村、庆丰村,进行写生和笔会交流。夏日的浦东合庆镇,风光美丽,水清岸绿。书画家们挥毫泼墨,描绘美景。为丰富群众家门口的文化生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百姓对美丽乡村、美丽庭院建设的知晓度和支持率、满意度,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受到所到乡村村委和百姓的欢迎和称赞。
“朵云阁画师们结合美丽乡村、庭院建设,在各村采风写生创作,还把所有创作书画作品赠与村民及村委。不仅给村民带来高雅文化熏陶,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艺术视角的美好,从而将高雅艺术、优秀传统文化送到村民家门口,”在场村委称赞说,“通过这样的方式,加深村民对美丽乡村、美丽庭院建设的理解,为增加百姓的知晓度、支持率、满意度添上精彩一笔。”
让乡村振兴、美丽庭院建设入画
记录乡愁
徐鸿杰老师是参加本次采风活动的书画艺术家之一。他完成的作品,不仅在题材上紧扣美丽乡村、庭院建设的主题,同时在笔法上采用传统国画的用墨和运笔,使美丽乡村、庭院的建筑、一花一木都充满了艺术品位。据了解,徐鸿杰老师对传统中国画有很深的研究造诣。他讲究落笔、行笔遒劲有力,张弛有节,意蕴大气,在表现祖国山水的秀丽、隽美的同时,将传统绘画艺术融入其中,形成独特的见解和技艺。据了解,徐鸿杰老师对家乡浦东有着深刻眷恋和热爱。他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上海市文化艺术委员会委员、浦东新区美术家协会理事。他的作品《翠竹引寿带》入选《中国当代书画家作品集》;作品《韵》被收入《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珍品选》;姓名被录入《上海书画篆刻家名典》;《黄山云烟》入选文化部举办的全国书画名家《民族之花》作品集。
王永明老师,也是参加美丽乡村、庭院创作的艺术家之一,“朵云阁艺术馆组织书画家采访活动,有利于宣传美丽乡村、美丽庭院建设,也有利于提高老百姓的满意度,满足老百姓日益提高的对文化生活需求,因此,阿拉愿意参加这样的文化活动。”王永明、徐鸿杰老师还经常抽出时间来到朵云阁艺术馆进行艺术指导,为朵云阁艺术馆如何在艺术上呈现更好的作品、如何为政府和百姓更好地发挥文化艺术宣传作用,以及如何做好传帮带等方面献计献策。
“看到这美丽乡村景象就激发了创作激情和灵感,我们要经常走进乡村,走进群众,才能创作出更好更多的作品。”书画家们纷纷表示,朵云阁艺术馆的“美丽乡村、美丽庭院写生活动”顺应当下政府工作方向和百姓需求,因此愿意参与这样的活动,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写生作品给浦东美丽乡村、庭院增添美丽色彩。
馆内大型画展之一
将再现“一带一路”
朵云阁艺术馆馆长周贵发先生曾有国外经商的经历,他始终有把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到所到国家的愿望,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他更有把丝绸之路呈现在画作上,以“再现历史、激励现在”的想法。经过努力,截至目前,馆内已集聚了多幅“一带一路”书画作品。意义非凡。
最后,周馆长表示,艺术馆将坚持唱响主旋律,坚持跟党走,坚持发挥文化艺术的软实力,在促进美丽乡村、庭院建设,乃至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等等方面作出贡献,也同时为满足百姓对日益特有发展的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