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德清,洛舍小镇,如果没有钢琴,这里或许还只是浙北一片普通的宜居乡村。
秀美的山水仿佛为洛舍人的头脑里注入了丰富的想象力,他们硬是把传统的木匠手艺与殿堂级的钢琴勾连在了一起,谱写了一段乡镇企业的产业传奇。
传奇的原点始于一个叫王惠林的木匠,1984年他偶然在上海看见排着长队买钢琴的人,这个在王惠林眼中只是个“大一点的木头盒子”竟然如此抢手和价值不菲,让饱受穷困之苦的乡村木匠“头脑发热”,他举自己的全部之力辗转找到了上海钢琴厂,用每月300元的工资和1万元的保证金挖来了4名技工师傅,要知道那可是在人均生活费每天一毛钱的年代。此事当时还引发了巨大争议,经媒体报道后,上海市委和浙江省委的主要领导都进行了批示,最终由国务院国家科委拍板定调:“人才流动,利大于弊,方向正确。”才平息了风波,被当时上海钢琴厂开除党籍的技工师傅在浙江又恢复了党籍。
如今生产钢琴所需的一万多个零部件在洛舍都能找到,这里年产钢琴5万台左右,占全国七分之一,年产值超过5亿,是“长三角最大钢琴制造中心”。拥有“洛舍钢琴”区域商标,以及一批省、市著名商标和企业,产品出口欧洲、东南亚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并形成了独特的区域产业发展集群,就像他们歌里所唱的那样:“我们是钢琴之乡,我们是乐器之王……”
这是一段由中国农民创造,被写入美国MBA教材的产业奇迹。
洛舍的钢琴从简单的装配开始,逐步发展壮大,目前已形成了集设计、制造、销售、培训、演出、文化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全镇90%以上的人口参与其中并受惠,“嫁女儿的陪嫁都是高品质的钢琴。”
近年来洛舍钢琴抱团参加上海、法兰克福、广州等各种乐器展,相继成功举办十届钢琴文化节,琴声响彻杭州钱塘江、上海黄浦江、香港香江、澳门濠江。
另据记者了解,德清县已规划680亩土地建设“钢琴小镇”,园区一期A区块70亩8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已建成,14家钢琴企业入驻,预计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年产13万台钢琴及部分配件,年产值15.7亿元。在上海枫泾举行的“长三角老字号品牌路演汇”活动上,浙江乐韵钢琴有限公司与上海钢琴有限公司进行了战略合作签约,将在生产制造、品牌推广、市场开拓以及钢琴工业旅游、钢琴对外文化交流、赛事举办等多个领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实现了更高质量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