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社会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记张江镇“老有所为之星”陈美琳
~~~——记张江镇“老有所为之星”陈美琳
~~~——记张江镇“老有所为之星”陈美琳
~~~——记张江镇“老有所为之星”陈美琳
~~~——记张江镇“老有所为之星”陈美琳
~~~——记张江镇“老有所为之星”陈美琳
~~~——记张江镇“老有所为之星”陈美琳
2015年12月25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师魂在社区闪光
——记张江镇“老有所为之星”陈美琳
  □通讯员 孙刚 洪金龙   

  陈美琳退休前长期担任铁路系统教育部门的领导,曾荣获1995年度“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称号,现任张江镇碧波路居民区党支部党小组长。七年来,她热心公益,关爱他人,成为居民的贴心人。 

  晨练队里一家亲

  2008年,陈老师一家人入住张江汤臣高尔夫园区。这里的居民来自五湖四海,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差异很大,人际关系相对疏离,邻里之间陌同路人。

  这样的生存状态必须改变!怀着这样一种强烈的愿望,陈老师加入了园区晨练队。由于她退休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说起话来有号召力,待人接物有亲和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晨练的行列。在众多老年人的心目中,陈老师就像是他们的好“家长”。

  每天清晨,陈老师总是早早地来到老年活动室,打开一扇扇门窗通风换气,为大家烧好开水。陈老师时时以身作则,凡事包容,把老人们的心紧紧地凝聚到了一起,他们把文体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获得过多个奖项,在小区每月“相约九号”活动中,更是少不了他们的才艺展示和精彩表演。

  深情关爱暖人心

  陈老师满腔热忱,爱人如己,把亲人般的关爱送到了众多居民的心坎上。

  几年前,居民王阿姨因患脑病导致失忆,虽四处求医,但疗效甚微。在家人为难之时,陈老师动员她参加晨练队,并像教幼儿一样,一招一式地教她学做练功动作。起初,王阿姨随学随忘,前后动作怎么也连接不上。陈老师确信重复是记忆之母,她拿出最大的耐心,百教不厌,坚持陪练,还带领她参加一些社区活动,借助各种良性刺激,促进她大脑功能的恢复。功夫不负有心人,奇迹终于出现了:王阿姨的记忆渐渐恢复,她如获重生,家人更是喜出望外。现在王阿姨已能料理家务,还参加了小区志愿服务。

  陈老师曾系统地学习了经络学,还接受过理疗专业培训。她乐于用自己医疗保健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他人解除病痛。物业公司小郭的爱人是软件工程师,他患有严重的肩周炎,发作时自己甚至无法穿上衣。陈老师为他推拿按摩,拔火罐,还教他坚持做颈肩保健操,现今肩周炎好多了。

  有求必应解人忧

  陈老师是“老上海”,在本市人脉广,又乐于助人,很多老年居民都把她当成知心人,遇到急难事,总会请她给拿主意,想办法。

  何先岭老人出行时不慎摔倒,右臂骨折,家人赶紧送他到医院治疗。X片子出来后,医生说须要给手臂开刀打钢板。家人急着给他办理入院手续,老何却大声地说:“这样不行!你们要先去找陈老师,看看她怎么说再定。”陈老师立即联系上了她熟悉的骨科专家,连夜送老何入院。医生为他整骨复位后,打上了石膏绷带,免除了手术的痛苦。

  80多岁的周老太夫妇是一对空巢老人,周老太的老伴患有帕金森病,有一次,他夜里九点多钟突然发病昏迷,周老太赶紧给陈老师打电话求救。又是陈老师给联系了医院,使病人得到及时救治,转危为安。老人的女儿从加拿大给陈老师打来电话说:“有您在我爸妈身边,我们就放心多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城乡一周
   第A03版:人物面孔
   第A04版:倾诉情感
   第A05版:初恋情感
   第A06版:影视艺林
   第A07版:社会民生
   第A08版:健康养生
   第B01版:东方社区周刊
   第B02版:社区·禁毒
   第B03版:社区·视点
   第B04版:社区·图说
   第B05版:社区·旅游
   第B06版:社区·浦东
   第B07版:社区·专版
   第B08版:社区·副刊
师魂在社区闪光
花木街道东城社区开展 “点赞东城”主题征文活动
体验汉服着装 感受传统文化
上海联谊 走创新之路出精密产品
心中有天平 廉政有方向
律师声明
浦东金桥为居村退休老干部赠订《上海老年报》
东方城乡报社会民生A07师魂在社区闪光 2015-12-25 2 2015年12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