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中国和澳大利亚、韩国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生效当天就开始实施第一步降税。
其中,与韩国的自贸协定是中国迄今为止涉及领域最多的自贸协定。其内容覆盖17个领域,不仅涉及货物贸易,而且包括服务贸易和投资,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双边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增大双向贸易和投资规模,拉动两国经济增长。
除了给两国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消费者也将从中得利。在已经开始免税的产品中,笔者了解到,共有来自澳大利亚的2402件产品、韩国的1649件产品率先实行零关税。这些产品中包括了澳大利亚的龙虾制品、罐装鲍鱼、拍立得相机等,以及来自韩国的西洋参、天麻等。
比如龙虾制品之前的关税为5%,如果一只500元的龙虾,要缴纳大约25元的关税,那么消费者今后能够得到25元左右的优惠。
据悉,明年1月1日国内消费者将继续迎来关税下调。其一,两个自贸协定将实施第二次降税,进一步削减关税。其二,日用品关税也将再次下调。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此前曾发布报告称,导致中高端消费“外热内冷”的原因是价差。中国较高的税率是产生价差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进口关税税率在6.4%-25%之间,高端消费品还要征收30%的消费税。
对于明年税率相对较高、进口需求弹性较大日用品关税降税范围扩大,业内人士认为,可能会引起新一轮相关进口产品价格的下降,并且根据不同的竞争关系情况,可能还会将价格下降传导到相关国内产品。
至于是否会对消费回流起到作用、起到多大的作用,这还是要看具体的降税幅度。此外,商家考虑到利润、市场供求、平台促销等诸多方面的影响,进口关税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同时,业内人士表示,引导消费回流,除了降关税,也需要拓宽传统贸易渠道,让更多国外优质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同时使“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并向世界经济产业链的中高端移动,提高产品对国内外消费者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