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城乡一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5年10月23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事件众议
3元一份的保险能“扶”起社会公德吗?
  【事件回放】 近年来“扶老人被讹”事件多发,有商家竟然针对这一现象开发了一种新险种———“扶老人险”。有报道称,支付宝目前已上线一款针对好心扶老人反被讹的险种——扶老人险,保费3元,保期一年,用户最高可获得2万元的法律诉讼费用赔偿。据称,该保险上线3天时间已经有2.6万人参与投保,都是个人客户。

  【微博热帖】

  @ Vitas:虽然并不看好用钱、用保险这种途径找回我们的道德,但是这样总是一种想要扶正良心的方法,希望收到良好成效。

  @丁金宏:如果推出了“扶老人险”是为了保障做好事人的权益,那么,是不是也应该同等推出“老人被扶险”呢?扶老人是一件原本就属于道德范畴的事情,而被老人所讹也只是万不得已才发生的小概率情况。应该让社会公德回归道德范畴,而不是向法律和经济方面扩展,如此只会更容易将事情的负面示范效应扩大。

  【编者观点】

  看见老人倒地,到底扶还是不扶?这原本是一个无需多想就能回答出的简单问题。然而,随着近年来频发的“扶老人被讹”事件,让简单问题变得复杂起来。

  当然是扶起来呀!只是,话可以说得慷慨激昂,真要在遇到老人摔倒时没有一刻迟疑地冲上去扶起来,并不容易。鲁迅先生曾深刻描写过“看客”,事不关己时,看客们围观、议论却不伸手。今时今日,“看客”依旧存在,虽然不能与鲁迅笔下的同日而语,但心态上或有相通之处。

  我们当然希望找到一条从根本上解决“扶老人被讹”问题的路径,希望能有一套完备的体制、机制,为人们的善心保驾护航,但规章制度或者法律条文的出台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调研、论证和完善的过程。况且,道德与法律之间,有时候很难做到泾渭分明。我们当然也不能指望一个商业保险就能破解“扶老”困局。但与其吵闹空谈,不如先从能做的做起来。

  目前对于这个新险种,持两种不同态度。有人觉得花3块钱能有托底保险,扶老人时底气会足一些。他们认为“扶老人险”是试图寻求解决问题之道的有益探索与尝试,即使商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商业利益,还是举双手支持。相对于呼吁人性的善,相对于呼唤被帮扶者的善,相对于有目击者和摄像头来还原真相的侥幸,这份“扶老人险”来得更实在一些。即便它在现实中发挥作用的几率很低,也会对人们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作用。有了这份保险,很多人在伸手时就少了一份担心,在帮人后多了一份安心。

  而另一种声音则持反对意见称,如果公德心论价出售,社会显然是在倒退。有网友就调侃道:“以后遇到摔倒的老人的顺序是先买保险再拍照”。也有网友认为,如今,为“扶老人”专门出个保险,感觉无形之中就是给摔倒的老人扣了“讹人”的帽子,让人戴着有色眼镜在做好事。有法律人士认为,对于社会民众而言,3元的投保费或许都能承受,但一旦购买了这份保险,却变相地将扶老人的主体从不特定人群变为了购买过这种保险的特定人群,让鼓励大家做好人好事的美德变了味。其直言,这份保险的推出商业气息浓烈,噱头和炒作成分较多。让社会提倡参与鼓励扶老人和采用保险形式的经济保障是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城乡一周
   第A03版:人物面孔
   第A04版:倾诉情感
   第A05版:初恋情感
   第A06版:影视艺林
   第A07版:社会民生
   第A08版:健康养生
   第B01版:东方社区周刊
   第B02版:社区·关注
   第B03版:社区·视点
   第B04版:社区·图说
   第B05版:社区·旅游
   第B06版:社区·浦东
   第B07版:社区·科普
   第B08版:社区·副刊
3年计划为青年农业创业者保驾护航
点击
“2015世界城市日论坛”系列活动将在沪上演
中国智造产品成2015中国婴童展新亮点
3元一份的保险能“扶”起社会公德吗?
申城周末可能有阵雨出现
东方城乡报城乡一周A023元一份的保险能“扶”起社会公德吗? 2015-10-23 2 2015年10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