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社区·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5年10月23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进城乡社区协商民主要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对传统治理方式造成冲击,我国城乡社区协商民主的实践,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存在一些需要克服的问题。推进城乡社区协商民主的发展,首先需要在发展观念上实现突破。协商民主是一种民主形式,其核心内涵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或重大公共决策,都须经由广泛参与、平等讨论、形成共识、合法决策的方式来实现。离开民主谈协商,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会导致对协商的工具性利用,继续围绕“咨询”“垂询”“通报”打圈圈,无法真正实现民主的价值。协商民主是一种要求极高的民主形式,价值意蕴丰富、理论逻辑严密、制度程序严格。在实践中,能否通过不同制度平台实现全体一致的共识,充满着不确定性。协商民主作为民主形式的一种,除了能够解决政策问题,还具有促进利益表达、推动民众参与、培养公民意识的政治价值和意义。重视协商民主对于解决基层问题和矛盾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协商失败也是可以接受的选择。协商民主是一种具有理论规范和实践基础的民主形式,协商民主的实践还有很大发展的空间。推动协商民主,还需大胆创新,认真总结,在探索城乡社区协商的恰当形式时,要弘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精神,“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

  在发展保障方面,推进城乡社区协商民主,要注重程序设计和技术规范,以此支撑制度规范,重塑制度权威。城乡社区的协商民主实践,涉及一系列过程和环节,例如选择什么样的讨论议题、选择哪些人参与协商、谁做主持人和如何主持等等。每一环节都需要精心的程序设计和技术支撑。每一条改革举措都要内涵清楚、指向明确,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便于基层理解和落实。明确的操作规则可以提高协商民主的有效性。否则,会产生民众缺乏参与热情、协商过程无序、协商结果缺乏认同等后果。改进和完善城乡社区的协商民主,必须以程序和技术来保障制度实践,使协商民主运转起来。“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制度缺乏认同、支持,就会逐步丧失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持续性。只有通过实践将制度与民众连接起来,制度的价值和作用才能够显现出来。

  在发展结果方面,推进城乡社区协商民主,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城乡社区协商民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让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城乡社区协商,要让人民群众有深入的参与感,基层的工作和重大决策必须识民情、接地气,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城乡社区协商,要让人民群众有权益的维护感,基层治理过程中刁难群众、为难群众、侵害群众利益的现象,多源于未能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对“当官做老爷”的观念习以为常。城乡社区协商“要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尊重基层群众实践,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突出问题”。让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主体得到惩戒、让人民享有改革成果。城乡社区协商,要让人民群众有政策的决定感。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大量决策和工作,主要发生在基层。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通过各种方式、在各个层级、各个方面同群众进行协商。积极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让人民群众有提议权、决定权和监督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陈家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城乡一周
   第A03版:人物面孔
   第A04版:倾诉情感
   第A05版:初恋情感
   第A06版:影视艺林
   第A07版:社会民生
   第A08版:健康养生
   第B01版:东方社区周刊
   第B02版:社区·关注
   第B03版:社区·视点
   第B04版:社区·图说
   第B05版:社区·旅游
   第B06版:社区·浦东
   第B07版:社区·科普
   第B08版:社区·副刊
做好事可量化成“道德币”兑换奖品
金山石化街道借力“互联网+”改善大民生
动态
推进城乡社区协商民主要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东方城乡报社区·关注B02推进城乡社区协商民主要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2015-10-23 2 2015年10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