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社会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4年09月26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浦东宣卷”焕发新的活力 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
  □通讯员 陈军贤    

  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最近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浦东宣卷”就在入选名单中。 

  宣卷是江南传统的民俗民间艺术之一,原为僧人做“佛事”时所诵唱,一人领唱,众人和腔,并用木鱼、锣铃、钵等乐器伴奏。早在唐宋时期即有记载,俚人俗称“念宣卷”、“仙卷”,又称“提那摩”。宣卷在浦东着陆之后,一开始是为老人做寿,为小孩“解关煞”等民俗活动读物,后来转型为民间曲艺,宣扬因果报应、忠孝节义、劝人为善,被广大老百姓所喜闻乐见。解放后,又创作了许多以宣传新人新事的曲目得以传承。

  宣卷于晚清至民国初期,由浦东周浦艺人自苏州学艺回籍,传艺于周浦塘的陈行、瓦屑等地,出现了界浜村宣卷组、陈行宣卷组、周西宣卷组。后来,随着艺人谢世等原因,逐渐衰落。“浦东宣卷”的保护与传承已迫在眉睫。

  2008年,经过大规模的文化普查,周浦镇文化服务中心干部意外地发现了这种流落民间的曲艺形式,并成功申报为区级非遗项目。接着,该中心着手整理传统曲目,创排新节目,并培养了一批新生代宣卷艺人,在乡间、学校、敬老院内定期开展演出。2011年,“浦东宣卷”《桂花立规矩》代表上海市参加了文化部设立的群星奖角逐,荣获中国第九届文化艺术节优秀表演奖。2012年,“浦东宣卷”晋级上海市第四批市级“非遗”。

  近几年来,周浦镇为浦东宣卷的传承和发展制定了完善的计划和方案。建立浦东宣卷普查调研保护小组,组建浦东宣卷演出队。收集、整理老艺人传统浦东宣卷节目唱段录音、传统短篇、开篇节目、演出录像等资料。编辑出版以浦东宣卷为主要内容的《剧艺澧溪》一书。专辟宣卷传承基地,收集保存老艺人使用过的宣卷伴奏乐器。划拨宣卷传承专项资金,参加外省市的宣卷交流演出活动等。

  该中心在传承宣卷的基础上,对宣卷进行了与时代相融的创新。2013年12月10日,在第三届江浙沪宣卷交流演出活动中,该中心报送的“浦东宣卷”新编节目《都市里的女村官》,让专家啧啧称好。剧情讲述了大学生红梅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富有时代气息并弘扬了主旋律。在保留原本江南风味的同时,该中心还对这种古老的曲艺形式进行了改良,主唱由一人变成三人,将乐队从幕后搬到台前,观赏性更胜一筹。

  该中心在浦东宣卷“保护梳理、传承、创新”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得到了观众和专业评委的认可,成为江浙沪宣卷曲艺中,唯一的一个入选国家级的非遗项目。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城乡一周
   第A03版:娱乐现场
   第A04版:倾诉情感
   第A05版:初恋情感
   第A06版:影视艺林
   第A07版:社会民生
   第A08版:健康养生
   第B01版:东方社区周刊
   第B02版:社区·关注
   第B03版:社区·视点
   第B04版:社区·图说
   第B05版:社区·旅游
   第B06版:社区·浦东
   第B07版:社区·禁毒
   第B08版:社区·副刊
“浦东宣卷”焕发新的活力 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
上海百老德育讲师团倡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入伍新兵佩戴大红花
深化村民自治:把“盆景”变成“苗圃”
东方城乡报社会民生A07“浦东宣卷”焕发新的活力 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 2014-09-26 2 2014年09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