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平塘路187号一栋五层小楼的一至二层,简洁时尚,在周围的建筑中显得别具一格,这里就是长宁区社会组织创新实践园。走进去,一楼是园区社会组织的多功能展示厅、会议室和培训室,二楼主要是社会组织的品牌管理区域和待孵化区域。从去年8月17日开放至今,1000平方米的实践园共入驻了14家各类型社会组织,其中在这里孵化、成长起来的就有7家,3家正处于注册筹备过程中;这些组织服务内容涵盖维权关爱、培训咨询、养老助残、青少年服务、民生家居生活及刑释人员服务等方面。
●让社会组织深入居民区
一天下午,59岁的徐光宁从他经营的玉屏南路天山街道慈善超市赶来,走进自己在长宁社会组织创新实践园二楼的老徐健康食疗工作室。
一脸沧桑的老徐说话慢条斯理,来上海近二十年也做了十几年粮食生意,用他自己的话说,“进实践园前像游击队。”去年7月份,他携自己的老徐健康食疗工作室落户这里,“才算‘定居’了。”
入驻伊始,实践园管理委员会就帮老徐联系天山路街道,商谈承包下60多平方米的天山社区慈善超市。现在,超市经营得有声有色,既对外营业又做公益,为居民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同时为社区困难群体提供送货上门、低价特供等爱心扶贫服务,超市的一部分收益会捐助给需要的人群和项目。
受实践园“关照”的不仅老徐健康食疗工作室一家,飞尔社区关爱儿童志愿服务中心主任王欣说,“我们刚来时人生地不熟的,实践园的工作人员就带着走访这里的街道和社区。”尽管现在还时常遭遇居民不理解或拒斥的尴尬,飞尔的项目已逐步落地社区,每周固定开展各类亲子早教公益爱心活动,已使2000多人次受益。
目前,实践园内社会组织的多个项目都已通过签约等形式,深入长宁的大街小巷,甚至辐射延伸至临近区内。实践园为社会组织与社区搭建合作平台已成为这里的常态,长宁区民政局副局长、区社团局局长兼区社建办副主任赵仲星说:“推动公益项目落地社区,既为社会组织提供更广阔施展自己特长的舞台,又使社区居民直接受益,同时,也促使政府等社会管理方转变职能,这是一举多赢。”
●建设开放式园区
实践园除了为社会组织牵线搭桥,提供项目线索、帮助协调关系、提供政策资助与后勤保障外,还鼓励社会组织之间互相支持合作,以互动的心态和方式共建一个开放式的实践园。
平时,实践园不定期举办交流会、演讲会、培训会,吸引园内各家单位参加,请徐家华形象礼仪工作室传递时尚理念,为全区的公务员义务作培训;请老徐健康食疗工作室宣传健康养生;晓东社工事务所的心理专家为社区作了100多场报告;壹方服务中心的张先锋为大家介绍国内外社会组织发展状况和先进公益理念;区社联会发挥社会组织枢纽作用,为全区社会组织领军人物开展业务培训……
今年“3·5”学雷锋纪念活动期间,长宁区举办社会组织为民服务系列活动,先后在天山一条街集中展示社会组织、筹办为民服务公益市集等活动,虽然主导方是区民政局等机构,但所有项目都是园区社会组织策划、组织、承担的。现场丰富便利的服务内容大受欢迎。长宁区社团局登记管理科科长邬国祥总结,“这是政府搭台社会组织唱戏的形式,为这些组织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活动空间,培育他们的创新和开放意识。”
仅今年1月至4月,实践园内社会组织就开展各类公益活动339次,近20万人次社区居民受益。目前,长宁区社会组织创新实践园被评为“中国社会工作宣传基地”、“上海市社会工作实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