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以本市市民文化节为载体的“社区日”活动广泛开展,虽内容各异但形式上不免雷同,于是乎某些地方错误地把所谓的“水准”提升来当作核心驱动,偏离了“社区文化日”最初应更重视“参与”的设计初衷,结果,演出水准提升了,与群众的距离却远了。
如今无论做什么事,有些人的头脑中总离不了“功利”两字。办个节,总希望拿个什么奖项,政绩功劳簿上就能够记上一笔。一有这样的念头,那些“歪招”就会如影随形,外借演员是其中最易想到的一招。上了节目,看着漂亮,看着“专业”,容易拿奖,何乐不为?花一点钱不在话下。所以,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市民文化节守住“不借演员”这条底线,值得大声叫好。
社区文化日不外借一个专业演员本不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却也考验了相关管理者的勇气,不能不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社区管理转型之路的艰难,从管理到服务的字面表达简洁清晰,但从高高在上的管理者到提供需求的服务者的转变之路却无比复杂和艰辛。
市民文化节,就是一个全民狂欢节。全民参与,“没有被遗忘的角落”,赢得了群众的口碑比什么奖杯都更珍贵,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