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社区·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种文化、秀文化、送文化,“文化义工”为惠民工程快乐耕耘
~~~种文化、秀文化、送文化,“文化义工”为惠民工程快乐耕耘
~~~种文化、秀文化、送文化,“文化义工”为惠民工程快乐耕耘
~~~种文化、秀文化、送文化,“文化义工”为惠民工程快乐耕耘
2011年11月18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嘉定菊园:活跃在百姓身边的“文化义工”
种文化、秀文化、送文化,“文化义工”为惠民工程快乐耕耘
  文/通讯员 马慧怡 摄/ 朱敏敏

  成立于1997年的菊园新区位于上海西北郊的嘉定区,辖区面积18.6平方公里。静静流淌了近800年的嘉定护城河和横沥河在这里交汇,这片土地水清岸绿,万物茁壮。菊园新区现有4个行政村8个社区,区域总人口达6.5万余人,近年来,菊园新区按照加快构建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内涵,丰富服务内容,努力保障居民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在百姓身边,活跃着一群热心公益的“文化义工”,他们努力发挥优势,积极融入到文化服务这个大氛围中,种文化、秀文化、送文化,为惠民工程快乐耕耘着,成为与基层文化部门拧成一股劲儿的优秀团队。

  您的孩子放学后,有忙不完的功课,还是安排了一个又一个的补习班?您的父母亲退休后,是在家忙活着家务,还是把业余生活安排得健康有序?辛劳了一天的您,是陪伴着孩子做作业,还是会带着他融入社区尽一份绵薄之力?在嘉定菊园新区,笔者领略到一道美丽的文化风景。在这里,活跃着一群热心公益的“文化义工”,他们中有小学生、中学生,有各行各业富有才华的年轻人,有从岗位上退休的优秀党员,有土生土长的老百姓、有新上海人,还有一户户“全家总动员”式的义工家庭,他们愿意每周挤出一部分时间参与文化公益行动,并不是因为他们空闲着,而是因为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心态:“你们需要我,我就会尽力。”

  在“义工队伍”中锻炼成长的青少年

  双休日,在文化中心二楼图书馆,经常会看到一位俊秀的17岁男生,他就是素有“菊园越剧小王子”之称的朱严君。去年9月,他由菊园嘉保社区选送参加菊园新区第三届青歌赛,以越剧才能夺得2010年度十佳青年歌手称号。之后的每个月,他都会利用节假日跟着文化中心走社区、进福利院,把美妙的越剧带给众多戏迷。当记者来到福利院与老人们聊起朱严君时,大家对他赞不绝口。90多岁高龄的徐如德和徐月琴老夫妻说:“唱越剧的这个男孩子唱得真好听,伲老人越听越喜欢。”当问及朱严君为何既愿意参加文化义演,又乐意在图书馆当“义工”时,他说:“平时我在戏校学的是专业技能,在社区舞台上我可以巩固在学校所学的本领。在图书馆我学会了如何当一名称职的馆员,这些对我来说都是社会实践的好机会,我们全家都非常支持我。” 

  最近,文化中心把一年多来朱严君在社区参与“义工行动”的照片和事迹整理成册,反馈给了上海戏曲学校,感谢学校为社区培养了品学兼优的学生,社区需要这样的青少年融入到文化建设的义工队伍中来。

  在“百姓队伍”中“种文化”的优秀骨干

  在菊园新区“文化义工”队伍中,有一支由5位酷爱音乐的年轻人组建起来的“星组合”。他们中有医务工作者、教师、社工、企业经理和大学生。他们是自2006年以来的历届菊园青歌赛中涌现出来的佼佼者。队长姚华说:“因为喜欢音乐,所以我们融入到了‘文化义工’这一团队,我们一起排练,放松忙碌了一天而带来的压力,文化中心又能给予我们充电的机会,我们既在不断地长进音乐技能,也在各个层面的文化舞台上有了亮相的机会。”今年上半年,该组合在“阳光大地”上海市党团员优秀歌曲展演中荣获了表演唱第五名的好成绩,对他们是个充分的肯定。最近,他们更是放弃了很多休息时间,为赶排一个原创作品而每周至少抽出三个晚上进行练歌、学舞。医务工作者顾淑奕开心地说:“虽然我们现在比不上专业歌手,不过我们的百姓粉丝特别多,我们也为‘星组合’的每一小步成长而自豪。”大学生马海明学的是音乐,他在参加排练的同时,还发挥所长,一首为菊园明年15周岁生日而创作的歌曲即将完成。他说:“这首歌曲融入了我当‘文化义工’的一份心情,我想用音乐的方式来为我喜欢的这片土地献上一份生日礼物。”

  在“串街走巷”中“秀文化”的百姓摄影迷

  有这么一对以摄影为爱好的退休夫妻,袁嘉龙和曹有娣。他俩参加菊园摄影组将近4年了。在摄影组里,他们虚心地跟着组长潘志强等优秀骨干学习摄影技术;在社区里,他们主动为居委、物业等部门拍摄照片。有一回,夫妻俩散步时看到嘉枫社区物业经理拿着数码相机在拍小区绿化,就主动上前询问:“拍这些照片派啥用场?”当了解到是要把嘉枫社区推荐为上海市园林小区时,就主动提出由他们夫妻俩来拍摄。于是,只要逢天气晴好,他俩就抓住早上、下午、晚上各个时间段,在半个月内完成了100多张绿化风景照,以多媒体相册的形式出色地完成任务,让小区经理乐开了怀。说起这些自发地在“串街走巷”的过程中帮助他人拍摄的事例,曹阿姨自豪地说:“老百姓看得中我们的照片,也证明了我们的学习成果还不错,蛮有成就感的。”老袁则简练地用一句话道出了心情:“我拍照,我快乐!”当记者问及他们这么大年纪了还经常“串街走巷”,甚至到更远的地方去采风,感觉吃力吗?曹阿姨说:“不吃力,劲头粗着呢!我拍照的时候很忘我的,蹲在地上,挤到那么多扛着比我的相机还高级的人群中,寻找最佳角度,拍出得意的作品,高兴。” 

  本月,组长潘志强发起的新一轮“串街走巷”摄影行动再次启动,他们将以“老房子、新房子”为主题,以照片展的形式向百姓宣传城市建设发展进程中给百姓生活带来的新变化,“秀”出百姓的幸福生活。

  在“社区邻里”“送文化”的百姓家庭

  “我是菊园的‘布谷鸟’文化义工,每月把最新出炉的文化菜单送到居民家门口,觉得非常有意义。”来自菊园新区嘉邦社区的文化义工、老党员奚松林一边在小区楼道张贴“文化菜单”,一边自豪地介绍着。 

  每月定制文化菜单,居民根据菜单内容自主选择喜爱的活动项目,使他们及时了解文化信息、自主参与。这是菊园新区自2009年底一直坚持至今的一项文化惠民行动。在以往的活动中,经常发生“文化项目好,群众有需求,但是项目来了,组织观众难”的情况。这就是信息渠道不畅通所造成的。为了让“文化菜单”走进寻常百姓家,菊园新区招募了一支由30户家庭组成的“布谷鸟”文化义工家庭队伍。每月至少两次将“文化菜单”张贴于菊园新区8个社区的近千个楼道。这些义工家庭有的是一些常常活跃在社区的积极分子,也有不少新面孔,许多家庭希望让自己的孩子多参与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于是呈现全家报名当义工的热烈气氛。每户“布谷鸟”家庭均获得了聘书,同时明确了“布谷鸟”的工作职责,为更扎实地开展义工行动提供依据。由此而形成的百姓“领票日”、“报名日”就成为了大家选择文化项目和口口相传的载体。知晓率提高后,组织观众自然就不再难了,文化中心可以按照领票情况来安排座位量,每次的活动观摩人群也和活动内容是相匹配的,好看的戏吸引了真正喜欢看戏的百姓。此外,一系列如青歌赛、百姓才艺擂台、全民读书月、市民艺术课堂等活动平台都能做到项目和受众的有效对接。“送文化”真正体现了为有文化需求的百姓服务。

  为“义工队伍”指明方向的“百姓文化热线”

  走进菊园新区文化活动中心大厅,一面文化服务墙顿时进入您的眼帘,“阵地活动安排表”和“百姓文化热线”让大家知晓动态的文化项目和沟通渠道。 

  “百姓文化热线”是菊园新区近期刚推出的文化对接机制。鼓励百姓谏言献策,走进菊园文化。“义工队伍”也能在“百姓文化热线”的联系单中看到一条条百姓的好建议和新的需求。 

  67岁的老家吉林省的新上海人王希林老伯,在菊园文化中心看到了中国馆式的大锣鼓,于是敲了起来。富有韵律的节奏抓住了文化中心工作人员的眼球,他看到工作人员那么热情地和他交流,就把自己能够打鼓板的特长告诉了工作人员。今年中秋节的上午,王老伯以“快板爷爷”的身份和文化义工们一起赴民工子女学校参与中秋主题文化活动,为农民工子女的文化服务发挥了自身特长。 

  听,又一个热线电话进来了:“文化中心老师好,我们要提一个建议,我们平时学了舞蹈啊、腰鼓啊,但是上舞台的机会不是特别多,不少学员虽然学的时间还不长,能不能也针对这些初学者提供一些展示机会呢?”“可以啊,愿意表演就是好心态,我们会针对你们的情况策划合适的平台,有什么想法可以及时告诉我们,谢谢……” 

  百姓有需求,文化工作就有了进步的空间。近期,菊园新区两年一度的“文化义工”招募活动又将启动,热心公益的“文化义工”队伍又将进一步壮大。种文化、秀文化、送文化,“文化义工”在这片创新、活力、生态、和谐的土地上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一起沐浴着文化的阳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本埠一周
   第A03版:娱乐现场
   第A04版:倾述情感
   第A05版:初恋情感
   第A06版:影视艺林
   第A07版:民生综合
   第A08版:健康养生
   第B01版:东方社区周刊
   第B02版:社区·关注
   第B03版:社区·视点
   第B04版:社区·图说
   第B05版:社区·旅游
   第B06版:社区·浦东
   第B07版:社区·经济
   第B08版:社区·副刊
嘉定菊园:活跃在百姓身边的“文化义工”
白鹤镇:划分块区走基层 组团服务惠群众
宝山区关工委:“百老风采”演讲团举行巡回演讲
夏阳街道:为街道妇女姐妹开设手工艺培训班
东方城乡报社区·视点B03嘉定菊园:活跃在百姓身边的“文化义工” 2011-11-18 2 2011年11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