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区域协调发展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条件。以国际视野审视中国农业现状,我国地域广袤,农业资源分布不均衡,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农业区域协调发展成为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因此,汲取国外有益经验并因地制宜地应用于我国农业实践,对于破解我国农业区域协调发展难题、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意义。
美国 技术创新先驱
美国农业产值和农产品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在优越的自然条件、先进的农业机械、强大的科技实力等因素加持下,美国农业形成了成本低、效率高、规模大的鲜明特点,其中因地制宜的“区域化”“专业化”是其最显著特色。其促进农业区域协调发展有以下关键举措。
完善的农业立法保障。美国制定了一系列农业相关法律,如《农业调整法》《农产品信贷公司特许法》《联邦农业完善和改革法》等,从宏观层面规范农产品价格支持、补贴政策以及农业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标准与框架,确保各区域农业在统一制度规则下运行,引导农业资源在区域间合理分配与流动,减少因政策差异导致的发展不均衡。
强大的农业科技支撑。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科研成果的广泛应用,为美国农业专业化分工提供了技术支持。政府大力投资农业科研机构,构建起庞大且先进的农业科研网络,持续开展前沿农业技术研究,并建立了以州立大学农学院为核心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通过举办培训、示范等多种形式,将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到各个农业区域,有效提升各区域农业生产效率与现代化水平,推动区域农业专业化、差异化发展。
实施差异化补贴政策。政府通过实施农业补贴政策,对不同区域的农业生产进行扶持和引导。美国农业法案中对不同规模、不同产业的农场给予不同程度的补贴支持,如对大规模农场和高附加值产业领域的补贴力度较大,以促进其发展和提升竞争力;对小规模农场和一些风险保障水平低的产业领域也有相应补贴,保障其基本生产和稳定发展,缩小区域间农业经济效益的差距。
农业区域发展规划引领。政府通过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和农业政策,引导农业资源向优势区域集中,进一步促进了农业专业化分工的形成。政府在某些地区投资建设农业基础设施、推广农业科技等,改善了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吸引了更多农业生产要素集聚,推动了该地区农业专业化发展并促进了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日本
体制化运作典范
在日本政府扶持下,日本农业朝着现代多功能新型农业发展,其农产品在本国市场和国际市场上都表现出较强的非价格竞争力。日本农业发展的成功推进,不仅成功解决了两次世界大战对日本农业的重创,更为日本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这离不开顶层规划、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区域农业发展。其促进农业区域协调发展有以下关键举措。
建立区域农业政策的协调机制。日本地方政府在制定和执行区域农业政策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与当地的农业生产者、食品加工商和分销商等相关方进行合作以实现政策的协调和推进。农林水产省负责全国性的农业政策制定和协调,同时与地方政府保持密切联系以确保各项政策的实施情况与预期目标一致。区域农业委员会致力于制定和实施区域性的农业政策,并为当地农民提供支持和指导。农村振兴支援机构为农业发展提供财务和经营管理方面的支持,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农业协同组合的作用发挥。日本的农业协同组合(农协)在农业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农协作为农民自发组建的合作组织,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服务,涵盖生产资料采购、农产品销售、金融服务等领域。在农产品销售方面,农协擅长整合区域内农产品资源。例如,北海道地区的农协,将当地农户种植的特色蔬菜,如甜玉米、小南瓜等进行统一收集,精心设计具有地域特色的包装,贴上“北海道鲜蔬”的区域品牌标识,借助农协与各大城市超市的合作渠道,成功打入东京、大阪等城市的消费市场,显著平衡了区域间农产品销售的差异,提升了当地农产品的知名度与附加值。
重视农业科技推广与人才培养。日本积极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各地均设立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中心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作物差异化地提供培训和教育,向农民传授现代化的农业知识和技巧。例如,静冈县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定期举办各类培训班,邀请农业专家为茶农讲解新型茶树修剪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治方法等,并在茶园进行现场示范操作,及时将新技术、新品种传递给农民。同时,日本高度重视农业人才培养,在地方设立农业专科学校,开设作物栽培、农业机械、农产品加工等专业课程,培养出大批精通专业农业技术与具备丰富管理知识的人才,这些人才毕业后奔赴各地农村,为区域农业科技水平的提升注入活力,有力缩小了区域之间的技术差距。
支持小农户、中小企业等农业主体的发展。日本政府出台多种政策扶持小农户和中小企业。在金融支持方面,设立专门的农业金融机构为小农户提供低息贷款和信贷担保,帮助他们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在技术培训方面,组织各类农业技术培训课程和研修活动,免费或低成本向小农户和中小企业开放,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经营能力。许多地区的农业部门定期举办农产品加工技术培训班,教授小农户和中小企业制作特色农产品加工品,如手工果酱、传统糕点等,增加产品种类和收入来源。此外,政府还鼓励小农户和中小企业开展合作与联合经营,通过组建农业合作社或产业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如鼓励多个小农户联合起来购买大型农业机械,共同使用和维护,降低生产成本;一些中小企业联合进行农产品的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提高了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
法国
多维度平衡发展示范
法国气候温湿多样,土地肥沃,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农业部门以牧为主、农牧并重,经济作物和园艺作物发达,农产品品种多、产量高。同时,法国本土消费市场强大,为本土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了良好的市场保障。作为世界农业强国之一,法国农业现代化在欧盟乃至全球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农业和农村政策对欧盟政策内容和走向有较强的影响,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和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加工国。其促进农业区域发展有以下关键举措。
农村振兴规划引领。法国的农村发展计划对区域农业发展有着深远的积极影响。农村发展计划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完善的交通网络,使农产品能快速运输到市场,降低物流成本;兴修水利设施,保障农业灌溉用水充足稳定,提升农业抗灾能力;不断改善农村教育与医疗资源,吸引并留住农业人才,为农业持续发展提供人力支撑。产业扶持上,一方面鼓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型,依据不同区域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如在北部平原发展大规模谷物种植,在南部发展特色葡萄种植等,形成区域专业化农业格局;另一方面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附加值,如闻名遐迩的布列塔尼地区的奶制品加工业。同时积极开发农业旅游,各地的乡村旅游项目让游客体验农事活动、品尝特色美食等,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通过农村发展计划的实施,法国区域农业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农产品质量与竞争力显著增强,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各区域农业特色更加鲜明,实现了区域农业的可持续与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了法国农业的国际地位。
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法国高度重视农业科技研发,建立了众多专业的农业科研机构。这些机构与高校、企业密切合作,集中力量研究适合不同区域的农业技术。例如,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研发出适应不同土壤和气候条件的作物品种,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和产量。同时,法国还构建了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通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合作社等渠道,将新技术迅速传播到各个农业区域。
产业融合联动与市场多元拓展。法国政府注重农业产业的协同发展,促进农业与食品加工、物流、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在农业区域内建立食品加工企业集群,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例如,在谷物产区发展面粉加工、烘焙食品等产业;在水果产区发展果汁加工、果酱制作等产业。结合农村自然风光和农业文化,开发农业旅游项目。如在阿尔卑斯山区和卢瓦尔河谷地区,开展农场观光、农产品采摘、乡村民宿等旅游活动,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也提升了区域农业的综合效益。同时,法国积极拓展农产品国内外市场。在国内,通过举办农产品展销会、美食节等活动,加强消费者对不同区域农产品的认知。在国际上,利用品牌优势和质量认证体系,扩大农产品出口。法国葡萄酒、奶酪等农产品凭借其优良的品质和品牌形象,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来源:国际农业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