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施勰贇
金秋,稻谷飘香,硕果盈枝。近日,宝山区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罗泾镇“乡约四季”文化旅游节在罗泾镇海星村热闹开场。
本次活动通过农、文、旅深度融合,通过“助农、文旅、科技”三大主线,全面呈现宝山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成果,推动城乡共融、共享丰收喜悦。
多元赋能
凝聚乡村振兴合力
金融赋能签约环节,宝山区农业农村委员会与宝山区农商行、工行、农行、中行、太平洋安信农险5家金融机构达成合作,推出专属信贷产品,同时提供结算优惠、风险保障等产业项目,为农业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签约仪式上,藜麦创新、数字设施农业创新基地二期、数字化河蟹养殖等3个项目落地,助力宝山农业实现“科技升级”。同时,宝山第三批区域公共品牌同步授牌,“花果宝山”系列农产品新包装发布,进一步擦亮本土农业品牌。
文旅融合方面,“幸福宝山路 魅力乡村行”宝山职工徒步赛、罗泾镇“泾”日趣哪儿乡游小程序先后发布,在乡村发展中表现突出的工会组织被授予“工建联盟”单位称号。上海量泽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乡村文旅合作伙伴进行推介,为市民走进乡村、体验农耕搭建平台。市农科院与宝山区签订合作协议,以“院区合作”助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用数据管理
科技农业点亮田间
“传统养殖靠经验,现在靠数据。”河蟹养殖户老季的一句话,道出了宝山农业的转型变化。曾获得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沪宝水产,是宝山现代农业科技化转型的一个缩影。
数字化河蟹养殖通过对养殖全流程进行数字化管理,涵盖蟹苗投放、饲料投喂、巡塘日志、病害防控等环节,实现标准化、科学化养殖。借助手机上的养殖追溯系统,就能全程了解河蟹从苗到蟹的“一生”。这背后,是宝山推动农业从“靠天吃饭”走向“靠数据管理”的扎实努力。
活动现场,宝山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宝山金蓝子新洁蔬果专业合作社、上海三家村蔬果专业合作社分享了在疫病防控、蔬果培育等方面的科技兴农成果,直观展现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赋能作用。
丰收市集丰富多彩
乡村生态变成“体验经济”
随着启动仪式按下“开始键”,为期两天的丰收节庆典活动正式开展。
主会场“丰收集”设置四大展区,成为市民互动体验的核心区域。“花果宝山”展区集中展销新罗泾大米、宝山湖大闸蟹、永大菌菇等本土优质农产品;“乡村味道”展区内,四喜风糕等罗泾特色小吃引得市民驻足;“乡村手作”展区通过十字挑花、木制技艺展示,传递传统农耕文化魅力;“直播助农”专区则以“线上带货”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我是新罗泾大米的忠实顾客,每年新米上市都会第一时间抢购。今年发现他们还有直播,不用跑门店,线上就能下单,太方便了。”市民王女士感叹道。
此外,同步开展的“丰收游”活动亮点十足——丰收盲盒、现场抽奖、露营体验等形式,让市民沉浸式感受乡村休闲乐趣。开幕式后,嘉宾们还共同参与捕蟹大赛,走进市集体验丰收氛围。
资源对接放大效应
延伸乡村价值
丰收节活动期间还将举办涉农企业招商推介会,邀请多家科技型涉农企业交流互动,促进产业资源精准对接,区内百个一线班组将参与6公里乡村徒步赛,在行走中领略乡村新风貌,持续放大丰收节的带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