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需要发挥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支撑作用。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要求强化农业科研资源力量统筹。这既是打通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堵点、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抢占全球农业科技创新制高点的重要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深入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有效激发了农业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农业科技创新取得显著成绩。与此同时,部分农业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也存在力量分散等新问题。农业科技创新具有涉及学科多、创新链条长、地域性强等特点,客观上需要多主体、跨领域、跨区域的大协作大联合。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迫切需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在健全多元激励机制、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的基础上,切实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在于发挥好协同效应,而发挥协同创新作用的关键,在于深入认识和统筹把握农业发展特点,遵循农业科技规律,因地制宜拓展农业科技创新路径,从而更好支撑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从科研创新范式看,科技创新已进入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的“大科学”“大融合”时代,科学突破和技术变革更多发生在学科交叉的新兴技术领域,如生物信息、生物物理、量子计算等。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交叉融合创新可能会孕育兴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基因编辑、智能育种、智慧农业、合成生物等领域技术持续迭代升级将带来农业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抢占全球农业科技创新制高点,需要强化交叉学科建设,培养涉猎更宽领域的人才队伍,打破现有行业、学科边界进行协同创新。从农业自身特点看,农业是动植物、微生物与环境交互影响的复杂生产系统,农业科技创新比其他行业涉及更广泛的学科,需要生物、化学、机械、信息、土壤、生态、水利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农业生产需要品种、栽培、植保、肥料、灌溉、农机装备等多项技术综合利用。任何单一的技术创新成果,如果缺乏其他技术的配套开发与应用,都无法实现最佳的生产效能。农业科技创新需要系统部署相关涉农学科的协同创新,推进良种良法相配套、农机农艺相融合、工程农技相结合的综合技术集成;也需要加强农业创新系统与各行业创新系统的深度合作,充分利用各行业共性技术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促进各行业先进适用技术、设备、材料等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创新。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