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晓丽 记者 王平
社区服务质量关联居民幸福感。在浦东塘桥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全力打造 “15分钟生活圈”:政务服务24小时在线、就业帮扶到家、尊崇退役军人、呵护特殊群体,多元服务让居民尽享温暖。
2024年12月,塘桥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位于峨山路上的24小时自助服务区全新启用。那里汇聚了最先进的自助终端设备,成为居民办理各类政务事务的“便捷驿站”。上班族趁上班间隙能查社保,居民夜晚可从容办居住证,业务办理轻松流畅,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落地。针对特殊群体,上门服务队穿梭街巷,带着设备与资料走进老人、残疾人家中,证件办理、政策解读等服务当场解决,两个月已办理100多件业务,尽显民生关怀。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社区稳定繁荣的基石。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深入推进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日常工作中,专业的职业指导师坐镇中心,为求职者剖析职场形势,量身定制求职策略,海量岗位推荐信息实时更新,精准匹配居民技能与需求。定期举办的招聘会,更是将企业与求职者直接牵线搭桥,让双方在面对面交流中碰撞出就业的火花。技能培训活动从新兴行业技能到传统技艺提升,应有尽有,为求职者披上坚实的“就业铠甲”,助力他们在职场乘风破浪。
在塘桥街道,“尊崇军人、关爱军属”从来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26个基础服务站点如繁星般散落于各个居委,构筑起退役军人服务的坚固网络。这些站点是退役军人的政策“智囊团”,权益维护的“避风港”。工作人员耐心解答关于退伍安置、优待抚恤等政策疑问,为退役军人的合法权益保驾护航。定期开展的走访慰问活动,如同冬日暖阳,带着关怀与敬意走进退役军人的生活。了解他们的生活所需、所盼,及时伸出援手,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从未忘却他们的付出。为进一步升华服务内涵,中心在双拥办引领下,精心打造“戎爱学校联盟”。从交通大学附属小学浦南校区出发,逐步将军校共建服务的触角延伸至交大附中及文建中学。让校园里的莘莘学子近距离聆听军人故事,感受军旅精神。同时,“戎爱大讲堂”应运而生,邀请退役军人走进武警船艇大队、信号台、轮渡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他们用亲身经历讲述军旅生涯的热血与艰辛,人生感悟的深邃与质朴,让红色基因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中心还积极引入社会组织,为辖区内低保低收入人员中的行动不便者、特困供养老人、残疾人以及困境儿童等撑起一片温暖天空。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家政服务人员定期上门,擦拭家具、清扫地面,让家中窗明几净;医护人员带着专业设备,为老人进行细致的健康检查,监测身体指标,守护健康防线。特困供养老人不再孤单,志愿者们轮流陪伴,谈天说地,让老人心中满是温暖慰藉。残疾人在康复训练室挥洒汗水,在就业指导下重燃生活信心;困境儿童于学习辅导中解开知识谜团,在心理支持下驱散阴霾,绽放纯真笑颜。
在塘桥街道,“15分钟生活圈”已从蓝图化为现实,居民们尽情享受着政务、就业、退役军人服务以及特殊群体照料等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期待这张承载温暖的生活圈大网越织越密,持续为社区居民的美好生活注入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