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耕
青浦诗人沈瘦东,将一生的精力从事于写诗,用诗来记录生活,抒发情感。就这一点,让我十分敬佩和感动。因为我知道,当一个人能用一生的时间专注地做一件事,他的毅力一定是超乎常人的,他取得的成就也会在本人的不经意中,变得超乎预料。事实也是如此,沈瘦东的诗作和诗艺,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南通状元张謇称他“文近庐陵,诗近三谢”,曾手书五律一首相赠,其首联为“举世儒为贱,江南独沈郎”。
沈瘦东的“好为诗”,固然源于他对诗的爱好,他以“不可泯于胸不可罄于口者”,即托之于诗。沈瘦东的学生薛一鹗说,先生一生“所遭不同而无不本其所处之境以写其心之所寄”,写心之所寄,始终是沈瘦东写诗的动力。
沈瘦东的诗内容包罗万象,凡感怀家国,盛衰哀乐、致念亲朋、身世遭遇、馈问授受,以至一见一闻、一衣一饭无不有诗,即他的诗的题材具有平民性和日常性。沈瘦东自己也说,“惟是六十年中所遇,治忽无常,哀乐靡定,情之所感,一归于兴比。”(《瘦东诗三钞跋》)他的诗对家乡风物充满赞美和热爱,对农民的生活处境充满同情和悯怜,至于逢“海内外波横云扰,带甲满天地,我东南半壁沦为异域,民之游离宛转于沟壑道路兵尘劫火之下”之时,他发出了一个诗人愤怒的声音。正如本邑名人吴开先先生所说,沈瘦东为人尚风义,敦气节,处穷居危不易其守,他的“哀乐悯灾之作”,是“东南正声”。
沈瘦东的作品,由于经历时间长,且都是在文友和生徒的无私帮助下刻印的,因而印刷的版本杂,一般读者难以得窥其作品全貌。即使有可能得窥其部分作品的,也因不了解诗的背景而难以读通其作品,更毋庸说能入其诗艺的殿堂了。为了让更多读者能读到沈瘦东诗的精华,并进一步读通他的诗,我们在沈瘦东的家乡——青浦赵巷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从沈瘦东数量众多的诗作中选择思想性、艺术性皆属上乘的三百五十八首诗,以年编次,加以笺注,编辑出版《瓶粟斋诗选注》一书。
本书得到了中华诗词协会副会长、上海诗词协会秘书长杨逸明先生的支持,并为本书写了序,他对沈瘦东的评价和对其作品的分析,一定会让我们受益匪浅,对我们读懂读通沈瘦东的诗,以及在当今大力弘扬国学的背景下,提高传承优秀的文化国宝的自觉,显然是不容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