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许怡彬
近年来,东庄村以成功创建上海市第二批乡村振兴示范村为契机,探索成立村级文旅企业,盘活闲置宅基地资源,激活强村富民“一池春水”。
村级VS国企
村级管理的迭代升级
东庄村区域面积约3.16平方公里,有14个村民小组,宅基地户数465户,闲置宅基地包括空置与仅有老人居住两种模式,其中有出租意愿的达50户。
如何让农民增收,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期间,为了找到村级管理的最优解,东庄村在探索村级管理方面动足脑筋:村级层面注册成立了上海东庄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对闲置宅基地的商业开发进行统一管理。一来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投资方,促成企业与村民签约,二来有效控制全村房租情况,稳定村内宅基地租赁价格。
村级文旅公司将村内资源整合,串联起各个点位,提供服务菜单,打造了以村史馆、初心课堂、庄前港抗日伏击战纪念点为主的“红色”旅游线路;以林下菌菇、优禾谷合作社为主的“绿色”农耕采摘线路;以恋棠春乡情体验馆、厨见、民建画院为主的“古色”传统文化体验线路;以衡山民宿、吉咖啡、厨见茶室为主的乡村生活体验线路等。
2020年,国有企业衡山集团与村文旅公司签订了为期15年的租赁合作协议,将村内5户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用于民宿及配套服务的建设。整个衡山民宿由1栋游客接待中心和4栋民宿组成,是集接待、餐饮、住宿、康养诸多功能为一体的“1+4”综合体。
集聚效应凸显
激活更多闲置宅基地
“这间是1974年建造的,属于村里第一栋楼房,三年前我们刚到这里就把它租下来,被我们称为‘001’号,经过修缮于2020年10月正式运营。”东庄村庄圩60号的“厨见”创始人周杰是首批入驻东庄村的年轻创业团队之一。
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建设,让更多年轻人看到了乡村发展的蓬勃生机,纷纷投身乡村产业的队伍。回乡逐梦的阿神学长、吉咖啡等合伙人,与村民签订闲置宅基地租赁协议,用于发展农村旅游、咖啡馆、陶艺吧等创业项目,打造乡村幸福合伙人。快乐里咖啡屋,由三位从小玩到大的练塘闺蜜创建,经过装修改造,位于村里最高建筑的顶楼空间华丽转身,成为别具风情的乡村咖啡屋。
扮靓空间、承接活动
绘制宜居宜业美丽画卷
乡村振兴示范村的成功创建,闲置宅基地的盘活利用,都为东庄村穿上了靓丽的外衣。粉墙黛瓦错落有致,道路整洁通村达户,东庄村通过公共空间功能提升、民居风貌改造提升、庭院设计,满足村民休闲休憩、健身运动的需求,重现“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江南水乡的建筑肌理:农家墙上的巨幅节气水墨画,与“小菜园”“小果园”“小公园”相互应和;岸上的白墙黛瓦屋舍与河流中的荷花等水生植物相映成趣,呈现出一幅宜居宜业的美丽画卷。
通过宅基地盘活利用、产业带动,东庄村知名度日益提高,众多活动选择在东庄村举办。村里先后承接了多项赛事活动,也向广大市民打开了一扇了解东庄、走进东庄的窗户。
东庄村依托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成果,根据幸福社区发展需要,拓宽集体经济发展思路,着重在“引才、聚才、留才”上下功夫,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不同程度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增长、带来了租金、解决了就业,是助推乡村振兴的蝶变“样本”,也是青浦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