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中国是农业大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必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以现代化为底色,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钱进
以现代化管理手段,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一方面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落实好“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另一方面要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提升耕地质量等级,让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只有把耕地保护好、利用好,才能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保障农业农村现代化行稳致远。
以科技为引擎,激活产业活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现机械化和数字化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将机械化、数字化贯穿到农业生产全过程,如,实现大数据分析土壤,智能化灌溉、施肥,无人机喷洒农药等。推广机械化、数字化,必须加大攻关的力度,提高质量,增强适应性、灵活性,既能够大面积地实施,也能在丘陵山区等不同的环境下操作,并且让更多的无人化技术运用于实践。事实证明,推广机械化、数字化,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能够让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激发务农的积极性,帮助农民获取更多回报。
以现代化赋能,建设美丽乡村。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是提高农民生活品质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一方面要突出问题导向,补齐环境弱项,深化环境整治,堵截大大小小的污染源,持续开展厕所革命、统筹推进垃圾分类治理、建好“四好”农村路。另一方面要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利用好山好水好景色,以乡村游为核心,延伸产业链,不断地提高生态价值。做好山水文章,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加速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变吃“资源饭”为吃“生态饭”。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既要立足于长远,又要因地制宜,突出当地的人文文化,既要留得住乡愁,又看得见远方,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保护之路。
民族要振兴,乡村必振兴。抓住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牛鼻子,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把乡村建成令人向往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