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言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12月12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时代促进农民增收的经验启示

  【核心提示】 增加农民收入,事关农民安居乐业和农村和谐稳定,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系统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促进农民增收取得的进展和积累的经验,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宋洪远

  就业创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创业创新环境持续改善,吸引一大批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和科技人员等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业。返乡入乡创业人员创办的项目一般采取“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模式与农民合作创业。返乡入乡创业创新项目中70%具有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效果,一个返乡创业创新项目平均可吸纳6.3人稳定就业、17.3人灵活就业。实践表明,培育农村各类创业创新主体,通过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有利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在发展乡村产业中,将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重要目标,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参与乡村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小农户建立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等合作方式,推广“订单收购+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利益分配不断向产业链上游倾斜,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表明,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

  构建支持政策体系促进农民增收。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居民的转移净收入增速较快。这主要得益于党和国家不断强化政策扶持,持续完善农民减负增收的体制保障。“三项补贴”改革既支持小农户发展生产增加了收入,又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增加了收入。随着城乡医保并轨政策的深入推进,农民能够享有的医疗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提高,农民得到更多的政府补助。实践表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要构建支持政策体系,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

  改革赋权增添农民增收活力。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释放财产性收入增长红利的重要举措,为促进农民增收增添了新活力。实践表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明晰产权归属,完善各项权能,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有利于为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增添动力和活力。

  保障主产区种粮农民收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这得益于我国出台的一系列保障主产区种粮农民收入的政策措施。实践表明,抓住了种粮农民的增收问题,就抓住了农民增收的重点;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就抓住了粮食生产的根本。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要坚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的基本原则,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促进农民增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通过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促进农民增收,特别是农村低收入群体增收取得明显成效。实践表明,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是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的重要举措,针对低收入农户,要继续建立健全常态化帮扶机制,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言论
   第04版:动态
   第05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06版:政策
   第07版:借鉴
   第08版:国际
新时代促进农民增收的经验启示
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精细化
筑牢现代化基石,推动乡村振兴加速跑
农村电商人才培养要双向发力
东方城乡报言论03新时代促进农民增收的经验启示 2023-12-12 2 2023年12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