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撒白糖。
作为端午节的绝对顶流,从咸甜之争到万物皆可包成粽子,这几年粽子被玩出了不少新花样,各类奇特的口味抢占着热搜。但在许多食客心里,古镇的手工粽子一直有特殊的地位,味觉是有记忆的,咬下一口对味的粽子,仿佛立刻回到童年那个仲夏的傍晚。
上海古镇底蕴深厚的“食”文化,保留了最传统的本地粽子做法,在食材的选择和制作工艺上,都是有讲究的。在别处,粽子多端午才食,但在古镇,粽子属于整个春夏秋冬,从不囿于端午的时令。不需要挂什么招牌,随便在哪个转角走进一家老店,或遇到一位推着铝锅的阿婆,都能吃到时光和人情的味道。如今,年轻一代的加入,不仅让粽子卖出了更多花样和风味,也让粽子的销路不再局限于小镇、小店,而是借助于网络“飞”向了全国各地,销量实现了几何级增长。
>>> 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