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龙辉 记者 许怡彬
迎着晨曦微光,记者一行走进青浦区练塘镇星浜村城农架体验园的稻虾养殖基地,成片的水田在微风下泛起层层涟漪,农人们正忙着将鲜活的小龙虾捕捞上来,挑拣、称重、外销或分区投苗养肥,偶见白鹭、野鸭、黑水鸡在水中游弋、缱绻、觅食、翩飞,一派繁忙的景象徐徐展开。随着小龙虾陆续进入市场,吃货们熟悉的味道又回来了!
池塘里水草丰富、生机盎然。身着下水裤的村民沈师傅正牵着“一叶扁舟”开启“扫田”模式,只见他动作娴熟地拉起地笼,收获一只只色泽诱人、舞着钳子、活力十足的小龙虾。稍不注意,小龙虾就活蹦乱跳地从盆里溜了出来。
小龙虾养殖户沈卫杰笑容满面地告诉记者,眼下正迎来小龙虾丰收季。今年,养殖小龙虾规模约50亩,采用繁养分离的养殖方式。4月下旬开始,从育苗田中捕捞上来的成品虾和虾苗经挑拣、分离后,前者从田头销往市场,后者则自用或部分卖给周边养殖户。
“春夏捕虾,秋收稻子。”沈卫杰表示,6月中旬,小龙虾捕捞结束“田也不浪费”,一结束就会开始散播抗倒伏能力强的水稻品种。等水稻成熟收割后,抽清水入田,供小龙虾休养,再等到来年继续“捕大留小”。这样一来,不仅能培育一批虾苗,而且可以养一茬成品虾。一年下来,亩产小龙虾约400斤、水稻约1000斤。相比固有种田模式,“稻虾共作”的综合种养模式让自己收益翻了“三番”。
据了解,“稻虾共作”的综合种养模式是将水稻种植和小龙虾养殖有机结合,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农药用量,达到水稻种植、小龙虾养殖两不误,同步增产。此外,由于“住”进稻田的小龙虾无法接受农药、化肥、激素、抗生素,造就了所产大米的绿色有机品质,广受市民青睐。
如今,这种具有“一田两种、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特点的“稻虾共作”综合种养模式,在练塘各地逐渐推广,越来越盛行,正成为稳定练塘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产业,点燃了乡村振兴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