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三农实用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聚焦农业强国建设、畜牧业竞争力提升、粮食安全保障等议题~~~
~~~
~~~
2023年05月25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湖北通城:“两头乌”助农走出致富路
通城县大坪乡药姑山生态农庄入口处。许文杰 摄
来源:新华网

  □陈周璇 许文杰

  清晨,在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隽水大道的新三汇农特产品店内,店员正在整理货架上摆放的“两头乌”火腿与香肠。近年来,围绕发展乡村特色产业,通城县深耕本土,全力支持“两头乌”猪的保种育种与养殖售卖,走出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子。

  走进位于通城县大坪乡的药姑山生态农庄,路边草木葱郁,远眺山川绵延,新三汇绿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就在这里。

  “全国各地很多人慕名来看‘两头乌’,包括一些做生猪养殖生意的人,也会来我们这里看看‘两头乌’到底是什么样子。它的外观很有辨识度,具备观赏性。”通城县新三汇绿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西游介绍。

  黑头黑尾、体躯四肢白毛、额部有白星、被毛细而稀、鬃毛粗刚,这些都是通城“两头乌”的明显特征。2012年8月,通城“两头乌”被列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行列。

  为了方便来访人员近距离观察“两头乌”,新三汇合作社建立了两个养殖区,一个用于游览,一个用于专业养殖。

  专供观赏“两头乌”的小养殖厂房建在生态农庄内,环境幽静。走进厂房,饲养员正在打扫猪圈卫生,检查并清理喂食槽,“两头乌”被按照生长月份和大小分开喂养,成长趋势一目了然。

  “从饲料的严格配比,到猪在猪舍里的活动空间和整个场区的卫生环境等,我们都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流程和执行标准。”李西游介绍,饲养员进出专业养殖厂需要进行几道消毒过程并换上严密的防护服,养殖场基本不供外人参观,需要保障环境干净、整洁和可控。

  2023年,李西游开始接触家里已经做了16年的“两头乌”养殖生意,将“两头乌”放置在生态农庄是他的想法。生态农庄面积约5000亩,目前一边建设一边开园,一部分已经开放接收游客。

  为了解决农户零散养殖“两头乌”带来的外销困难,李西游家的合作社正在实施“合作社+农户”的生猪“代养”模式,由合作社统一配发猪苗、饲料、兽药等,请专家定期上门检查饲养情况,统一标准喂养并提供收购售卖的渠道。因为牌子响亮,猪肉在他这里不愁销路。

  “目前,我们合作社‘两头乌’的年出栏量有1000头,其中,鲜肉售卖模式多为订单式,每逢节假日订单都会猛增。这两天多是来自苏州、武汉、咸宁的各大餐饮酒店,他们对肉类品质的把控很严格。”李西游说。

  李西游家的“两头乌”养殖模式是通城县的一个缩影。通城县农业农村局总畜牧师吴飙介绍,通城县麦市镇云岳智农公司已在全县推广“5G云”养殖模式。消费者可以通过“5G云直播”直观看到“两头乌”从小到大饲养监管全过程,实现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可视化,为肉品提供品质保证。

  近年来,通城将“两头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建设现代化畜种基地、现代化养殖体系的同时,保证品种优势,不断探索新的养殖模式。

  目前,通城县已建立4个保护区及50个保种基地村,全县域内存有通城“两头乌”纯种母猪5200多头,每年向外销售通城“两头乌”纯种和杂种仔猪3万至5万头。

  据介绍,为减少养殖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通城对包含生猪养殖场在内的全县415家畜禽养殖场粪污设施设备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通城县2022年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98.75%,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大型规模养殖场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

  通城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通城将围绕以“两头乌”为特色的生猪繁育、饲养、销售、加工等建设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做活“农民主体+公司服务”的运营管理模式,推进传统产业与现代科技融合,着力打造“5G云养猪”产业模式,带动农户发展“两头乌”养殖,实现农户创收增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动态
   第03版:浦东
   第04版:倾诉
   第05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06版:新主体
   第07版:农技
   第08版:治理
《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3》发布
2023年第20周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动态
湖北通城:“两头乌”助农走出致富路
东方城乡报三农实用周刊05湖北通城:“两头乌”助农走出致富路 2023-05-25 2 2023年05月2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