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米、切肉、洗菜……在松江石湖荡镇东夏村,有一座二层的田间小楼,灶头间内“米阿婆”正忙着准备烧菜饭的食材。土灶菜饭是上海特色美食,也是东夏村“荡里·有米”餐厅的“滋味担当”。
“米阿婆”就是东夏村的阿婆,阿婆们烧了几十年菜饭,对菜饭有自己的诀窍经验。松江大米、田头青菜、腌制咸肉是一碗好菜饭的标配,用亲手熬制的猪油与菜油将菜肉炒熟,米中还需加入酱油。焖煮30分钟后开盖,一锅红亮鲜香的“米阿婆”菜饭就出炉了。油润的米饭混着肉菜,趁热吃一口,唇齿留香。土灶特有的锅巴是菜饭精髓,口感酥脆,米香浓厚。为打造出原汁原味的农家味道,餐厅的土灶也是由村中老师傅砌成,并绘制了传统灶画。
正如餐厅的名字,“荡里·有米”是一家以米为特色的农家菜馆。松江自古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松江大米以品佳质优闻名,被评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多次获全国金奖,米粒饱满、大小均匀、晶莹剔透、清香可口的松江大米也为菜饭注入灵魂。
除了土灶菜饭,餐厅还研究出许多大米新吃法。由大米酿制的碳酸饮料大米汽水,喝起来清爽怡人,有米酒的味道但不含酒精。到餐厅斜对面的有米茶点逛逛,会发现更多大米为原料的甜点茶饮,其中米奶茶是新晋网红饮品,以米浆、茶叶和牛奶为基底,其中加入了薏米爆珠,口感丰富,还有米布丁、米蛋糕等甜点。在点餐前,可以带一杯米奶茶或者一块蛋糕到餐厅,一次性品尝大米的“千滋百味”。
工作日的中午,仍有许多食客在店内用餐,有从市区来吃一顿正宗本地菜的游客,也有附近不想做饭、全家聚餐的村民。餐厅按照时令时鲜更换菜单,蔬菜从门前屋后的田中采摘或向村民直接购买,河鲜则来自当地新鲜打捞。
推广本地优质农产品,介绍“有米道”的松江本地菜,是餐厅主理人陈健的初心。2019年,作为东夏村人,陈健放弃市区的工作回乡创业,决心将松江大米作为主角推向全国。以东夏村的乡村振兴规划为契机,陈健与思尔腾茸城团队合作,推出大米汽水、米露、米酒等大米衍生产品,融合米文化、农耕文化、浦江之首水文化,设计荡里·有米“米宝”IP,打造田心·有礼产供销一体化平台,带动大米销售,让村民获得更多收益。
以有米餐厅为起点,浦江之首·有米产业社区应运而生,有米农场、田心米茶铺、一叙咖啡馆等项目纷至沓来。伴随着年轻创客的到来和“农二代”回乡,曾经的老人村热闹了起来。老村民以开放的态度迎接着新村民的加入,当餐厅寻找松江米糕手艺人时,村民沈爷爷热情邀请陈健及团队到家中参与米糕制作,每个步骤都细心指导。多种业态的落地生根,也让村民们有了更多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餐厅的厨师陈师傅表示现在每天步行上班,收入也很可观,“米阿婆”们从家中烧饭到餐厅烧饭让更多人尝到好手艺。
在“荡里·有米”餐厅一楼大堂,一直挂着一组新老村民在稻田中的合影,他们朝夕相处,交流磨合,真正成了一家人。在这里,他们正携手一同创造有温度的新乡村。
文字:见习记者 张孜怡
摄影:见习记者 王金秀
视频:记者 刘晴晓 见习记者 王金秀
版面设计:赵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