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曾与恐龙同时代生活,从1.4亿年前的白垩纪延续至今,游弋在璀璨的华夏文明中。
中华鲟是大型江海洄游性鱼类,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分布在东亚大陆架及其主要注入的河流中。它是古老而神秘的洄游鱼类,是唯一已知的秋季在长江繁殖的鱼类;它是长江鱼王,也是近海的常客,中华鲟一生绝大多数时间在海洋中度过,是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它被冠以“中华”之名,见证无数历史,与中华民族有着剪不断的深厚渊源……
伴随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中华鲟种群数量急剧下降,2010年中华鲟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级保护物种,中华鲟的生存延续面临严峻挑战。
目前,我国闽江、钱塘江、黄河及珠江中华鲟已经基本绝迹,仅长江中华鲟有一定现存量。保护中华鲟对于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15年,《中华鲟拯救行动计划(2015-2030年)》印发,要求沿江各地进行中华鲟保护工作,包括迁地保护、人工繁育、增殖放流等措施,也包括抢救、科研等一系列工作。
上海市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中心以加强长江口中华鲟为代表的水生生物及其栖息环境保护研究工作为目标,承担着本市市属水域水生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和渔业水域环境的资源调查评估、保护增殖、生态修复、科学研究、科普宣传等职责。
每年的3月28日是“中华鲟保护日”,上海市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中心当天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专题科普活动,促进公众关注珍稀濒危物种中华鲟,理解中华鲟保护工作,提高公众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