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科普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03月24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看天上星星 为田间种地

  最初的天文学,是从农业里来,服务于农业的,最早仰望星空,就是为了填饱肚子。

  春分时节,可以去看北斗七星啦!

  春分前后是北斗七星的观测佳季,北斗七星是春季夜空最醒目的星星,它们组成一个勺子的形状。我国古代有“斗柄东指,天下皆春”的说法,当勺柄指向正东方向,就意味着春天已经来临。

  中国很早就开始了天文天象的观测,古代天文学高度发达,是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四大学科之一。为什么天文学在文明还刚起步时,就发展迅猛、成就突出?很简单,因为天文学与农耕文明息息相关。

  农耕社会靠天吃饭,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获,都要根据气候变化来进行。在没有手表、手机、天气预报的原始社会,当古人发现天上的星体运动可以成为地球上的季节气候不变的参照时,对星空的观察就从未停止。

  在天象观测上,古人掌握了通过观测日、月、五星(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的星象来确定农时。为了方便给日、月、五星运行标位置,就将天空分成二十八份,即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组星象作为坐标,也就是二十八星宿。

  二十八宿分为四组,由我们熟悉的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各七宿组成。拿“二月二,龙抬头”举例,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勾勒出一条龙的形象,角宿形似龙头,仲春时节角宿从地平线上出现,就像龙抬起头。这天正处于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雨水充沛,万物复苏,预示着春耕的开始。

  说到中国古代天文学和农业的紧密结合的产物,就一定要讲讲二十四节气。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二十四节气每节气所在时段与农业生产的阶段性密切相关,例如惊蛰之后,万物生长春意渐浓,春耕大忙就此开始;小满时节,南方地区往往是江河湖满,而在北方地区往往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芒种,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是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耕播的节令。

  天文历法历来都是推动农业生产的有力工具,时至今日,我们仍然会用到二十四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而农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在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对天文历法的研究历史是很少能够比拟的,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不仅促进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的单产,这种利用天文历法来耕作的方式,无疑是适应了自然规律的方法,这种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改造农业生产的方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所以才会有持续了上千年的强大的农业实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沪郊
   第03版:综合
   第04版:区域
   第05版:阡陌
   第06版:绿野
   第07版:科普
   第08版:宠物
   第T01版:公告
   第T02版:公告
   第T03版:公告
   第T04版:公告
   第T05版:公告
   第T06版:公告
   第T07版:公告
   第T08版:公告
看天上星星 为田间种地
星空依旧,去沪郊看星星吧
东方城乡报科普07看天上星星 为田间种地 2023-03-24 2 2023年03月24日 星期五